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考历史目的型试题方法指导及课本相关知识归纳
高高考考历历史史目目的的型型试试题题方方法法指指导导及及课课本本相相关关知知识识归归纳纳【【高高考考历历史史方方法法指指导导】】一一、、什什么么是是目目的的型型试试题题??目的型历史题主要是考查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等的主观动机和要达到的客观效果。二二、、目目的的、、目目标标、、宗宗旨旨的的区区别别目的、目标、宗旨,都为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都属目的这一大类,它们之间各有所不同,目的侧重指行为的意图,追求的最后结果,主观性较强。目标侧重指目的的尺度、标准,客观性较强。宗旨侧重指做事的方针、主要目的或主要意图,常具有庄重的色彩,并多用于重大事件,如重要会议、组织、活动等。三三、、目目的的型型历历史史试试题题的的主主要要分分类类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为了某某王朝的统治、为了某某阶级的统治等)。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3、直接目的: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课课本本相相关关知知识识归归纳纳】】一一、、必必修修一一((一一))东东西西方方古古代代政政治治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①主要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或:保证周王室强大,统治辽阔的疆域)。②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统治利益。(2)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或:按照血缘宗族关系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3)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的目的: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4)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目的: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目的:①根本目的: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②主要目的:加强中央集权。③直接目的:解决王国问题。(6)隋唐实行科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暂无)((二二))中中国国近近现现代代政政治治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最能反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对华侵略的根本目的:开放通商口岸。(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4)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投资场的需要。(5)《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炮台并准许列强在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6)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的目的: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目的: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7)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直接目的:建立像“满洲国”一样的傀儡政权。(8)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9)中共用揭穿阴谋、重建新四军军部等方式解决皖南事变的目的:①根本目的: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②主要目的: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直接目的: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阴谋。(10)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的目的: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2)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3)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侵华利益。(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5)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目的: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6)北伐战争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7)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的根本目的:维护美国在华侵略权益。(8)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其主要目的: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其根本目的:继续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中国统治利益。3、中国现代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毛泽东错误发动“文革”的目的:通过阶级斗争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3)“一国两制”的构想目的:①直接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②根本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4、现代中国的外交(1)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①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②为争取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主要目的:坚决顶住了美苏两国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加强同亚非拉的政治经济合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三三))世世界界近近现现代代政政治治1、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1)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特王朝复辟的目的: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2)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国王分别召开新议会和三级会议的共同目的:解决财政困难。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1)第二国际成立目的:保证工人运动的正确发展方向。(2)列宁提出《四月提纲》的主要目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确立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2)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用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的控制,以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3)美国建立北约组织的主要目的:遏制苏联。(4)欧共体成立的目的:①政治目的:抗衡美苏,促进欧洲国家进一步发展壮大及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经济目的: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5)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二二、、必必修修二二((一一))中中国国古古代代的的经经济济1、古代中国的农业(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目的:①直接目的: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②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重视水利技术和水利工程的直接目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2、古代中国手工业(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满足皇帝、贵族和官府所需。(2)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生产目的:满足家庭需要,少部分流入市场。(3)中国古代民营(私营)手工业的主要生产目的:主要满足市场需要。3、中国古代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中国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目的:①经济上,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②文化上,安定人心,端正民心民志。③政治上,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或: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2)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①直接目的:严格限制中外民间联系和贸易,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入侵。②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体制和封建统治利益。((二二))中中国国近近现现代代经经济济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获取利润,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或:分洋商之利;满足军事工业对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需要)(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直接目的:防止白银外流。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1)中国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中共八大规定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1958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左”倾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观目的:通过高速度、高指标、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尽快使中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5)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暂无)((三三))世世界界近近现现代代经经济济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目的:①直接目的:满足西欧社会对黄金、香料和传教等的需求。②主要目的:顺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需要。(2)工场手工业时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掠夺财富。(3)机器大工业时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的需要。(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目的:满足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对市场和原料的巨大需求。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目的:①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主要目的:①《紧急银行法》、联邦储备银行: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农业生产。③《联邦紧急救济法》、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缓解失业压力。④《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而。⑤《社会保险法》:促进社会稳定。(3)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实现充分就业。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①直接目的: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困难。②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①根本目的:巩固工农联盟,维护苏维埃政权。②主要目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③直接目的: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在恢复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或:应对经济政治危机)。(3)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4)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目的:克服粮食危机,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5)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①直接目的: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②根本目的: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美国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目的:①直接目的: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②主要目的:控制贸易体系,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三三、、必必修修三三((一一))东东西西方方古古代代文文化化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相同目的:①直接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思想统一。②本质目的(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主要目的: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3)从孟子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对儒学的改造与发展,其共同目的: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为封建统治服务。2、中国古代科技文艺(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目的:为封建统治和农业经济服务。(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的变化:由主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向主要为平民阶层服务转变。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暂无)((二二))中中国国近近现现代代文文化化1、近代中国的思想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目的型试题方法指导及课本相关知识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