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3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3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21题)“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B.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C.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D.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答案】D【点拨】【结束】2.(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5题)《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因此选B。【结束】3.(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6题)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B.重新评估传统C.反思西方文明D.肯定孔孟之道【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在晚清系统介绍过19世纪欧洲文明的严复,在一战结束之时的反思。三百年欧洲文明进化,最后只落得“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可见严复内心失望之重,这毕竟是他曾经希望过的文明,曾经寄予全部热情和向往的19世纪文明。材料表达了晚清一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失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A项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结束】4.(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14题)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答案】A【点拨】【结束】5.(2011年11月襄阳市四校期中7题)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B.启蒙了国民觉悟C.反对民主革命D.主张救亡图存【答案】B【点拨】梁启超在这里重点强调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他区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是对旧思想的盲目忠君批判,所以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材料中梁启超不仅推翻了承续千年“朕即国家”的政治理念,对执政府的合法性进行了重新界定,不再承认“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获得“正式成立”,即可视为“国家之蟊贼”,明确指出国家不等同于朝廷,爱国不等于爱朝廷,批评政府就是为了爱国。这些观点,在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不让人重新审视国民与国家、国家与政府、政府与国民等关系,在从臣民向国民的思想启蒙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各选项,最符合题意的应是B项。【结束】6.(2011年11月滨州期中9题)“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答案】B【点拨】【结束】7.(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21题)《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以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答案】C【点拨】【结束】8.(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29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点拨】【结束】9.(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16题)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A.中体西用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C.君民共主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答案】C【点拨】【结束】10.(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15题)陈独秀认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思想B.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C.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D.已找到拯救国家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答案】A【点拨】【结束】11.(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1题)《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结束】12.(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6题)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答案】D【点拨】【结束】13.(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2题)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C【点拨】【结束】14.(2011年9月盐城摸底9题)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答案】D【点拨】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弊端。【结束】15.(2011年11月德州期中3题)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答案】C【点拨】【结束】16.(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5题)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了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指出了西方启蒙思想宣传上的缺陷C.抵制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D.否定了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答案】B【点拨】【结束】17.(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17题)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做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答案】B【点拨】【结束】18.(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7题)“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魏源与《海国图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侵略,应选B项。【结束】19.(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6题)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点拨】【结束】20.(2011年10月大同市调研12题)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清朝大兴文字狱导致的后果B.由于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C.林则徐与其他封建官僚有明显区别D.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答案】B【点拨】【结束】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答案】C【点拨】【结束】22.(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7题)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答案】A【点拨】【结束】23.(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27题)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公开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点拨】【结束】24.(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22题)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答案】B【点拨】【结束】25.(2011年12月广东百校联考17题)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