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考历史难点儒学的历史思考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统治阶级总是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选取治国思想。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独尊。同样是两个封建王朝对儒家思想却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应是一个历史思维难点。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地位不同,据此回答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把传统儒家学说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表明其对儒家的态度是A.利用B.吸收C.继承D.反对新文化运动把反对矛头指向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当时北洋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变化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3)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墨家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5)在近代中国,儒家的传统社会地位有何变化?(6)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答案:(1)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2)法家学说。因为法家主张适时改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上统一的现实需要,故被秦始皇采用。(3)墨家指出的“兼爱”等一些主张超出了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可能,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4)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对儒学进行发挥,提出“大一统”理论,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5)变化: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开始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封建礼教,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动摇。(6)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举例: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②儒家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任举一例即可)唐代代制度与人才1.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唐朝的兴衰。唐代前期,统治者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志,选贤任能,因而兴盛;2.要全面总结唐代用人方面的经验教训。任用贤能的人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昌盛;3.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和用人制度,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坚决反对任人惟亲。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重用人才B.轻徭薄赋C.善于纳谏D.减轻刑罚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属于坏皇帝。”得出以上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在位期间A.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B.利用权威镇压大地主势力,制止土地兼并C.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国号为周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与贞观时期相比开元时期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据《新唐书》材料2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晋绅(指世家大族)耻焉。——据《新唐书》材料3武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要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擅王者之威力。——《旧唐书》材料4武则天开科举,唐人称其“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据《陆宣公输苑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答案: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关于制度、人才对唐朝前期兴盛的作用,史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制度和人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其中制度是主要的,人才是次要的;(二)制度和人才相辅相成,其中人才是主要的,制度是次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您的理由。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1)从政治上讲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尤其是三省的机制互相牵制,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这一制度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的保证。(2)唐前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广大农民有一定土地和劳动时间,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官僚兼并土地,是经济走向繁荣的保证。(3)唐朝前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又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唐朝前期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4)唐朝前期人才作用也是重要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宋璟等有名的贤相辅政,圣君贤相是唐兴盛的重要原因。(5)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是唐前期政治的又一特色。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人选,亲自考核县令,都促进了唐前期的繁荣。(6)唐朝前期科举制,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公开,使一般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做官,发挥积极作用。(7)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选拔人才又进一步完善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基本同意第二种观点:(1)唐朝是人治的社会,人才是唐兴盛的根本原因所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勤政清明,房玄龄等一批贤相奉公,圣君贤相是唐朝兴盛的根本。(2)唐朝前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政府选拔官吏的大门向社会成员开放,录取大批有才能的人做官,一方面打击了士族的势力,为政治增添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是唐朝前期兴盛基础所在。(3)制度是人创立的,在一个不是法制的社会里,人可以创造制度,也可以破坏制度,人才是重要的,唐玄宗统治的前后期,姚崇、宋璟与李林甫、杨国忠对比足以证明这点。(4)圣君贤相,科举选拔,一代人才将唐推向鼎盛。(5)制度作用也是重要的方面,好的制度能使人尽其才,唐前期的四大制度保证了唐朝的稳定,也有效地制约了君、相的权力,不使权力腐败。(6)唐朝前期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是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基础。(7)唐朝前期府兵制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维护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推动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8)总之,唐朝前期人才和制度相辅相成,人才起主要作用,制度是次要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1.要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各民族的文化和对祖国历史的贡献。我国各族人民都创造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和历史,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都应得到肯定和尊重。2.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战争。这些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3.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现象。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4.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5.要高度重视和认识处理好民族问题,它关系到国家治乱、社会进退、民族兴衰。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B.民族迁徙C.婚姻关系D.民族战争10~13世纪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与3~6世纪民族大融合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为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B.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C.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D.内地边境地区经济交流频繁根据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下列概括表述,最佳的一项是A.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文化的交流B.民族之间互学优点,扬长避短,共同发展C.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D.迁移、杂居、共处、互通婚姻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许多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也设置丞相职位,反映了少数民族的①汉化②封建化③奴化④接受汉族先进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A.突厥B.回纥C.黑水靺鞨D.吐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巩固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清朝前期面临哪几方面的民族问题?(2)评述清政府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1)满清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矛盾。(2)清入关后一方面镇压汉人的反清斗争,另一方面学习采用汉族的经济政治制度,沿用明朝的内阁制,采用奖励垦荒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满洲民族封建化,建立起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清政府武装平定了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分裂势力的叛乱;改革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加强对东北、西北、西藏、台湾地区有效管辖。这些措施开发了边疆地区,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清朝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进行了大规模的反侵斗争,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推行闭关政策,虽对西方入侵有一定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历史反差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的原理,在认识和评价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时要和我国各阶段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相联系。2.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评价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既要看到它的历史辉煌和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又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我国古代科技存在着先天不足。如,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难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