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9专题历史月考试题
1高中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9专题历史试题注意:所有题的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个2分,共50分。1.下列对埃及阿里改革的出现的社会背景的正确叙述是①英法军事入侵埃及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号召进行民主革命③马布鲁克在国内争权夺利④意大利叩关A.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2.埃及阿里改革包税制盛行,直接打击的主要阶层是A.新兴地主阶级B.马布鲁克C.农民D.外国殖民者3.埃及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对外战争频繁B.西方列强的干涉C.对封建生产关系触动不大D.继任者对改革措施的全部废除4.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去当工长。”材料集中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B.聘请外国技师发展经济C.巩固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D.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5.下列不属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农奴制B。农村建立村社组织C.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D。实行四民平等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的“解放法令”事实上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7.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付出高额赎金买地B.对封建主的义务加重了C.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D.还要受到地方贵族村社的严格管理8.下图反映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工业发展的真实特点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A.工业发展促进了俄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B.农奴的生活十分悲惨C.工业发展较为落后D.俄国农奴制度比较落后2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持农奴制B。平缓改革农奴制C.废除沙皇专制和农奴制D。加强中央集权10.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1.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置产兴业D。文明开化12.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的是A.日本实行募兵制B。日本积极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C.日本积极扩军备战D。日本实行征兵制13.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卓识的改革措施是A.改革落后制度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4.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经将自己的头发剪掉了,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5.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欧入亚”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欧入亚”是指A.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B.从亚洲文明边缘小国跻身于西方世界强国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联盟16.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1889年日本宪法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B.使日本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17.十九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行大政奉还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19.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扶持中国傀儡政府B。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3C.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D。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20.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说明的最主要寓意是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有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21.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定律例,裁减冗员②修筑铁路,开采矿产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冗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漫画中叙述的字有:书评——政府与百姓。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政府与百姓图(约1911年)A.反满兴汉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23.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4.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25.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刚结束不久,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就对德皇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二、材料分析题:26题10分,27题26分,28题14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4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回答:(1)请用战争的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27.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美)帕默尔•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材料二: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相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教材材料三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四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五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5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重大国内背景。(4分)(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使节团访问英国等国家,使节团认为怎样才能使日本富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节团回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的?(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4)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四、五,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5)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6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回答:(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1分)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4)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即给我们的启示)?(1分)7历史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个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材料分析题:26题10分,27题26分,28题14分,共50分。26.(1)5分(2)5分27..答:(1)4分(2)6分(3)6分8(4)(8分)(5)(2分)28.(1)4分(2)5分(3)4分(4)1分9历史试题答题答案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个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DBCDDBCCCBBA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BCCDCBDCCDB二、材料分析题:26题10分,27题26分,28题14分,共50分。26.(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7..答:(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创造了有利前提条件。(4分)(2).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明治政府确定大力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创办国营工厂(“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营工业。(6分)(3)方式:官营。(2分)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4分)(4)变化:由政府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发展转变为政府处理官营企业和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4分)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4分)(5)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2分)2
本文标题:高中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9专题历史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