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内容提要】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座包括五个部分:(1)考纲透视(2)方法指要(3)问题诊断(4)突破方略(5)能力训练。内容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命题特点,方法技能和思维误区等诸多方面,重点讲述如何科学思维和有效表达,以寻求阅读的突破。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思维”,是因为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知识、思维与技能,知识是基础,技能是保证,而思维才是关键。I考纲透视概念: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一、考什么?【命题背景】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基本理念,根据语文教材中设置的选修模块,江苏从2008年起,语文试卷阅读部分开始设置了选做题,共两道,一道是论述类阅读文本,另一道是实用类阅读文本,二选一。两类阅读题,只要求考生选定其中一类作答即可。然而,任何正确的理念一旦与功利“结缘”,就会事与愿违,与初衷背离!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所以为选考,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如前所说尊重学生选择的多样性,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是2008年和2009年的语文高考实际表明,在选择选做题时,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实用类的阅读文本,而很少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议论类的阅读文本。于是语文备考只瞄准得分较易的实用类阅读文本进行训练,结果导致阅读教学的严重偏废。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不到全面提高。因此,从2010年起,江苏语文高考取消选做题型。两者成了必考。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事实上,“取消选做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往,两道选做题都是相同分值,但是对命题者而言,要想做到绝对平衡是很难的。从阅卷的情况来看,两种题目的均分也有差距。现在大家都做同一道题,也就不会出现均分不同的情况了。【能力要求】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样,江苏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是: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内容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解读: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读]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范例]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笔墨的超越》,第4题: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读]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范例]200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梦碎雅典》,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读]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范例]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晚清学人杨守敬》,第18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读]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范例]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第20题: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读]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范例]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晚清学人杨守敬》,第19题: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又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第21题: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范例]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黄侃先生二三事》,第21题: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此外,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涉及其他能力的考查,如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而依据教育部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还要考查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同学们可作适当的拓展和提升。二、怎么考?【命题特点】一、题型、题量和赋分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主观简答题和表述题为主,3题,18分二、基本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不仅江苏,其他省份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考法,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选材:名人事迹,通俗晓畅,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多。无论是传主还是新闻主体,他们的事迹具有典型性,人格具有感人魅力,成功的背后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给人以较大的启发性。就所选文本而言,都具有通俗晓畅,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的特点,极适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设题:重视多层面、多角度设题,彰显新课程新理念。(1)题型以主观为主,包括简答题和表述题;设题面广,重视分析综合与探究能力的考查。(2)多角度设题,体现出考查的层次性。3、考查最主要的题型有:(1)分析文体特征及其作用。(2)筛选文中信息,概括内容重点。(3)分析句子含意,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4)归因探究。(5)评价新闻主体(被访者)的主要观点,传主的人生观、价值观。【命题趋势】江苏高考命题原则上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而相对江苏《考试说明》来说,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明显高一些。依据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预计今后江苏高考本考点将呈现以下命题趋势:1.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可以考查考生能否识别不同文体采用不同表现手法的作用。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将会适当增加难度,不会过于单纯,会区别于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突出综合的成分,要求考生经过分析提炼概括后才能得出答案。如2009年江苏卷,命题者根据人物特写《画家黄永厚》一文设计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和“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两题,立足点都在概括提炼信息上。3.分析综合类试题将会结合文本的深沉意蕴、作者的情感取向、人物的思想观点态度等设题。其中对句子含意的分析,将成为设题的重点。4.评价、探究题将进一步受青睐,评价会要求贴近文本,就文评价,而探究题的点和面将进一步拓宽。II方法指要【说明】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解题技能,这是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在这里就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解读方法要领,作一梳理,希望通过梳理,来引导同学们作较为系统的知识构建,从而形成知识网络。1、传记基本知识1.概念: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2.特点:a.真实性b.文学性C.时代性考查方式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典型示例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题。画家黄永厚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方法要领对传记作品的解读不外以下几个方面:(l)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他(她)的主要经历、主要事迹、主要精神、主要贡献(成就)。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对传主成长历程的影响;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2)搞清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传主的具体言行、典型的事例、传神的细节描写、突出的心理描写、间接描写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品味传记的语言。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4)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通过作者的评点、解释去了解,通过作者的抒情语句去把握。2、新闻、访谈基本知识1.概念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所做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是报刊、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2.特点①及时性②真实性③简明性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有的隐含在主体里,有的则省略。4.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5.种类: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访谈。考查方式1.把新闻体裁的文章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结合作品考查对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新闻的时效性,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客观性与作者主观态度的关系,新闻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等等。典型示例20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杨:为荣?余:没有。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余:……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2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方法要领新闻的阅读,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3、调查报告基本知识1.概念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
本文标题: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0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