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设计题
探究实验1、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其成分是Cu2(OH)2CO3,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铜绿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傅鹰著《大学普通化学》下册564页,认为铜锈成分为CuSO4·3Cu(OH)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废品站取一块生锈的铜片,设计实验分析铜锈成分。(1)对于铜锈主要成分,请你提出猜想:猜想1:;猜想2:;猜想3:。(2)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稀硫酸、盐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仪器:试管、滴管、导管、小刀等。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上述猜想,补充实验报告: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样品装于试管,加入足量稀盐酸,在试管口放一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溶液中产生气泡;玻璃片上出现浑浊②在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原样品含SO(3)假设铜锈成分为nCuSO4·mCu(OH)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测定铜锈成分,实验步骤如下:①取Wg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质量为ag;②取Wg样品,溶于足量稀硝酸,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称量得固体质量为bg;③处理数据,经计算:n∶m=。2、(2009·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3、.某同学在一只烧杯里装有ag纯铁粉,加入200mL6mol/L硝酸恰好完全溶解铁粉(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请完成对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mol/LH2SO4溶液、3%H2O2溶液、6mol/LHNO3溶液、0.01mol/LKMnO4溶液(含硫酸酸化)、NaOH稀溶液、0.1mol/LKI溶液、20%KSCN溶液、蒸馏水。(1)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假设2:;假设3:。(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步骤2:…(3)a值的范围为。4、某化学活动小组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Na2O2与NO反应的产物。实验前,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①2NaNO3===2NaNO2+O2↑;②NaNO2为白色粉末状固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③NaNO2溶液显弱碱性(原因: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实验开始时,先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和足量稀硝酸,待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放入碳酸钙的目的是。(2)装置B、C中的试剂分别是:B中、C中,E的作用是。(3)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4)假如Na2O2已反应完全,为确定D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同学将固体溶于水后,经测定发现溶液显强碱性,再向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由此现象推断固体产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5)乙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密闭加热,发现白色固体部分变为淡黄色。此现象说明固体中还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填化学式)。根据以上推测,请写出Na2O2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某班同学在学习铁的知识时,有下列问题: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问题2:CuO在高温下可分解为Cu2O和O2,Fe2O3在高温下可分解为FeO和O2吗?(1)对于问题1,同学们上网查找,有两种解释: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①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②若有一黑色粉末,如何鉴别是铁粉,还是Fe3O4粉末:。③若有一黑色粉末,为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如何证明其中有Fe3O4(只要求简述实验方法):。(2)对于问题2,同学们准备实验探究,他们设想了两种方法:A.将三氧化二铁高温灼烧,看灼烧前后颜色是否变化B.将三氧化二铁高温灼烧,看灼烧前后质量是否变化①实验中应将Fe2O3放在(填仪器名称)中灼烧。②方法A中,如果高温灼烧后颜色由变为,说明Fe2O3确实发生了变化。能说明生成的一定为FeO吗?(填“能”或“不能”)。理由是。③方法B中,如果发生了预期的反应,固体高温灼烧前后质量比应为,但是,实验结果是固体灼烧前后质量比为30∶29,则高温灼烧后生成物是。④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较好的方法是。6、(1)常温下,高锰酸钾晶体遇浓盐酸会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由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的。如图所示,将浓盐酸小心滴入形管B端。①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②一段时间后又可观察到,请解释这一现象。③应用活性炭的此性质可制作来达到防毒、防臭的目的(举一例即可)。(2)①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简要说明理由:。③该同学无法断定SO2与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装置中B的作用是,D的作用是。④如何证明该同学的两个推断?。1、解析(1)依题意,只对其主要成分提出假设,即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和碱式硫酸铜的混合物即可。(2)定性检验两种成分的区别,实质是检验SO和CO。(3)通过测定硫酸钡质量确定SO的物质的量,根据氧化铜质量计算铜的物质的量。n(CuO)=n(Cu2+)=mol,n(BaSO4)=n(SO)=mol,n=mol,m=(-)mol=mol。答案(1)猜想1: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猜想2:铜绿主要成分为CuSO4·3Cu(OH)2猜想3: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和CuSO4·3Cu(OH)2(2)原样品含CO产生白色沉淀(3)②过滤、洗涤、干燥③2、解析装置①为Cu和浓HNO3反应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因要检验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依题中信息知⑥是用碱液(NaOH)吸收NO2,则④为浓HNO3,⑤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为NO则③中为稀HNO3,②中为H2O,发生了3NO+H2O===2HNO3+NO,又因NO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红棕色的NO2,因此整个装置中不能有空气。答案(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acd3、解析(1)3Fe+8HNO3===3Fe(NO3)2+2NO↑+4H2O,Fe+4HNO3===Fe(NO3)3+NO↑+2H2O产物可能是硝酸铁、硝酸亚铁、也可能是硝酸亚铁和硝酸铁混合物。(2)中学用KSCN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根据题目对试剂的限制,没有提供淀粉溶液,如果用KI溶液检验铁离子,生成I2溶于水呈黄色,与铁离子的溶液颜色相近,无法区别。所以,不能用KI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三价铁离子(可以用淀粉-KI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溶液变蓝色,说明含三价铁离子)。(3)极端假设法和平均值法求解:假设铁与硝酸反应只生成+3价铁。n(HNO3)=0.2L×6mol/L=1.2mol,n(Fe)=0.3mol,m(Fe)=0.3mol×56g/mol=16.8g;假设铁与硝酸反应只生成+2价铁,n(Fe)=1.2mol×=0.45mol,m(Fe)=0.45mol×56g/mol=25.2g,根据平均值原理:16.8≤a≤25.2。答案(1)假设1: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假设2: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假设3: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2)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bab8023380步骤1: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溶液,则说明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步骤2: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3)16.8≤a≤25.24、解析(1)铜丝与稀硝酸反应能产生NO,经观察反应装置A,锥形瓶中有碳酸钙,而且先发生反应生成CO2,由NO的性质(易与O2反应生成NO2)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用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NO被氧化。(2)为了避免CO2、H2O与Na2O2反应,B、C装置应是洗气装置,除水蒸气应在后面,除CO2在前面,除去CO2一般用NaOH溶液,除去H2O一般用浓硫酸;E装置的作用是避免空气中的CO2、水蒸气进入D中,干扰产物的判断。(3)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气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证明有氧气生成。(4)推断D中固体产物,注意前提条件是:Na2O2已反应完全。D中固体产物溶于水,溶液显强碱性,由题给信息③知,NaNO2溶液呈弱碱性。“强碱性”肯定不是NaNO2造成的,而Na2O2已反应完全,反应物中没有H元素,故只能是Na2O导致;“再向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还原剂,根据题给信息②,可知为NaNO2。(5)乙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密闭加热,发现白色固体部分变为淡黄色。结合前面分析,产物中的Na2O被氧化为Na2O2,白色固体变为黄色固体(2Na2O+O2====2Na2O2),根据题中所给信息①2NaNO3======2NaNO2+O2↑,产物中也有NaNO3存在。综上所述,Na2O2与NO反应的产物共有三种:NaNO3、NaNO2、Na2O。答案(1)使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O被氧化(2)NaOH溶液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干扰产物的判断(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E装置的气体出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说明有氧气生成;若不复燃,说明无氧气生成(4)Na2O、NaNO2(5)NaNO32Na2O2+2NO====NaNO3+NaNO2+Na2O5、解析(1)①B错误,因为Fe2O3是红棕色的;②常用的方法是加酸溶解,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Fe3O4反应时没有气泡产生;③鉴别混合物中是否有Fe3O4固体,可以用还原剂将氧化物还原,检验氧化产物,如用氢气还原,则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如用CO还原,则检验是否有CO2气体产生。(2)②因为Fe2O3是红棕色的,FeO是黑色的,若方法A成立,那么颜色变化是由红棕色变为黑色,但从颜色并不能正确判断,因为也可能生成黑色的Fe3O4,6Fe2O34Fe3O4+O2↑;③若方法B成立,则下列反应成立:2Fe2O34FeO+O2↑,灼烧前后的质量之比为:=10/9,若质量之比是30∶29,则发生了反应6Fe2O34Fe3O4+O2↑,最后的分解产物是Fe3O4;④结合两种方法的分析,方法B更严密,此方法涉及了定量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设计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1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