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作业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基础演练1.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能量解析:由题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气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为270kJ,而从气态的氟化氢转化为液态的氟化氢还要放出热量,所以热量应大于270kJ,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答案:C2.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ΔH=-393.51kJ·mol-1C(金刚石)+O2(g)===CO2(g)ΔH=-395.41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解析:根据放出的热量多少进行比较。答案:A3.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丁烷,若0.5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450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C4H10(g)+132O2(g)―→4CO2(g)+5H2O(g)ΔH=-900kJ·mol-1B.2C4H10(g)+13O2(g)―→8CO2(g)+10H2O(l)ΔH=-900kJ·mol-1C.C4H10(g)+132O2(g)―→4CO2(g)+5H2O(l)ΔH=+900kJ·mol-1D.C4H10(g)+132O2(g)―→4CO2(g)+5H2O(l)ΔH=-900kJ·mol-1解析:注意配平和ΔH的对应关系。答案: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483.6kJ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在书写时应注明各物质的状态,吸热或放热的多少,ΔH的单位是kJ·mol-1。答案:C5.运用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20mL2.08mol·L-1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五次加入1~5mL未知浓度的H2SO4(边加边振荡,且每次加入1mL)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1.4℃,2.5℃,4.2℃,5.2℃,5.18℃,则该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2.08mol·L-1B.4.16mol·L-1C.6.9mol·L-1D.5.2mol·L-1解析:根据中和热测定计算。答案:D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ΔH<0D.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解析:A应该前者多,B项系数与ΔH不一致,C项ΔH>0(吸热反应)。答案:D7.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原子与氯气反应生成食盐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物质燃烧可看做“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活泼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解析: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可以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量降低,所以A正确;物质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很难被破坏,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任何化学反应都经历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的过程,故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不论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都不是由反应条件决定的,如:合成氨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但是释放能量的反应,D正确。答案:C8.C(s)+H2O(g)=====高温CO(g)+H2(g)是吸热反应,则CO(g)+H2(g)===C(s)+H2O(g)是()A.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吸热反应,也是置换反应C.既不是放热反应,也不是吸热反应D.无法判断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解析:正向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向反应为放热反应,同时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9.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磷在260℃转化成红磷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C.干冰转变为CO2气体D.固态S8加热到444.6℃时变成硫蒸气S2解析:干冰转变为CO2气体是物理变化过程。答案:C10.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12O2(g)===H2O(l)的ΔH=__________kJ·mol-1,氢气燃烧热为____________kJ·mol-1。答案:H2(g)+12O2(g)===H2O(g)ΔH=-241.8kJ·mol-1-285.8285.8(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11.H2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时放出热量,若用E1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2表示生成物的总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E1、E2的大小__________。(3)分别向两个盛有1L1mol·L-1H2SO4溶液的容器中加入1L浓度各为1mol·L-1、2mol·L-1的KOH溶液(不考虑热量损失),两个容器中溶液在反应后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一个温度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OH-===H2O(2)E1>E2(3)不相同,加入2mol·L-1的KOH溶液温度高能力提升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解析: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能、电能、光能等,故B项错误。答案:B13.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ΔH=-393.5kJ·mol-1中,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A.质量B.体积C.分子数D.物质的量解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答案:D1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或断裂)1mol共价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Cl—Cl键的键能为243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kJ·mol-1。已知H2(g)+Cl2(g)===2HCl(g)ΔH=-QkJ·mol-1。则Q的值等于()A.-183B.183C.-862D.862解析:ΔH=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所以Q=183。答案:B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来源于对反应的加热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发生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变化的表现D.化学反应总是放出热量解析:在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生成的同时,必然伴有能量的变化。因为各种物质中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相等,反应物具有的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能量不相等导致了反应中能量的变化。A、D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B、C16.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ΔH=-QkJ·mol-1。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C.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D.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解析:A、C明显是正确的。反应从能量角度看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动能,故D正确。同时反应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故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因此,B是错误的。答案:B17.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A.2H2(g)+O2(g)===2H2O(g)ΔH=-Q1kJ·mol-12H2(g)+O2(g)===2H2O(l)ΔH=-Q2kJ·mol-1B.S(g)+O2(g)===SO2(g)ΔH=-Q1kJ·mol-1S(s)+O2(g)===SO2(g)ΔH=-Q2kJ·mol-1C.C(s)+12O2(g)===CO(g)ΔH=-Q1kJ·mol-1C(s)+O2(g)===CO2(g)ΔH=-Q2kJ·mol-1D.H2(g)+Cl2(g)===2HCl(g)ΔH=-Q1kJ·mol-112H2(g)+12Cl2(g)===HCl(g)ΔH=-Q2kJ·mol-1解析:相同物质进行反应时,影响反应热的因素主要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如H2O(g)→H2O(l)放出能量,S(s)→S(g)吸收能量。答案:A、C18.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297.23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g)+O2(g)===SO2(g)ΔH=-Q1kJ·mol-1;Q1>297.23B.12S(s)+12O2(g)===12SO2(g)ΔH=-Q2kJ·mol-1;Q2>297.23C.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解析:等量的气态硫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Q1>297.23,A项正确。由于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硫键能总和大于反应物硫和氧气键能总和,C项正确。答案:A、C1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ΔH1=-571.6kJ·mol-1,下列关于2H2O(l)===2H2(g)+O2(g)ΔH2=Q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中Q>0C.该反应中的ΔH2=-571.6kJ·mol-1D.该反应可表示36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解析:热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所以A不正确。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若把反应物和生成物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1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