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例题及答案
1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D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C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民意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3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B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C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唐朝5.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D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C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D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2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9.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BA.原始岩画B.中国文人画C.汉代帛画D.民间绘画10.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B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1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CA.屈原B.辛弃疾C.杜甫D.李白12.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CA.词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B.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C.词起源于宋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13.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D.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B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1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C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3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C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7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A、平民化B、贵族化C、神秘化D、宗教化18192021222324252661、1996全国,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A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和主义之争62、1995上海,在下列清代钱币中选出三个按发行时间先后和发行时间相距最近来排列,应该是①道光通宝②咸丰通宝③乾隆通宝④光绪通宝A③④①B①②④C③②①D①②④63、2000年上海,提出并促成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是A容闳B李鸿章C郑观应D魏源64、2000年上海,1900年,义和团大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是在A大沽口紫竹林B杨村,廊坊C老龙头火车站,北仓D山海关,大沽口65、2000年广东,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①参加爱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②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③翻译过西书④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66、1999全国,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要扶持清政府以华制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7、1998全国,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意识C导致对清政府丧失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8、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义和团抗击帝4国主义69、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70、2003春季上海,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1、2003春季上海,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72、1999上海,本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A东北地区B山东半岛C东南沿海D长江流域73、1998全国,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74、2001全国,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75、2001上海,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是A拒俄运动B收回路矿权利运动C抵制美货运动D预备立宪运动76、2000年春季高考,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B裁撤军机处C宣布“预备仿行立宪”D设立责任内阁77、1999全国,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78、1995全国,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A“皇族内阁”成立B“成都血案”发生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79、2002年春季文综,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早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80、2002年春季文综,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81、2002年上海,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82、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A拒俄运动、莱阳抗捐起义、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C自立军起义、江孜抗英起义、安庆起义D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抵制美货运动83、2000年全国,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584、2000年春季高考,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85、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86、1998上海,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民国宪法》87、1997全国,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过列强的预期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88、1996全国,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89、1994上海,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90、2001全国,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B讨论了西藏问题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91、2000年全国,“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C江西和广东D江西和安徽92、2000年广东,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经宣布独立的省份是A江苏B安徽C广东D江西93、1999全国,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94、1999全国,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是①反对把史学写成帝王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95、1998上海,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的中国民国表示异议B为清朝专制统治辩护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96、1997全国,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属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97、1997上海,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背景的是A袁世凯政权签订《善后借款合同》B袁世凯制造了刺杀宋教仁案C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D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98、1995上海,“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张勋复辟闹剧99、1995上海,下列政党和团体按其建立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中华革命党6B兴中会、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C同盟会、兴中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100、2001年春季高考,下列关于张勋复辟的叙述,正确的是A黎元洪支持张勋复辟B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怂恿有关C张勋复辟发生或段琪瑞予以支持D黎元洪领导了挫败张勋复辟的斗争101、2000年广东,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D全国人民一致反对102、2000年广东,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D北京政府更迭频繁103、1996全国,“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B南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是否要参加一战之争D美国日本对华控制权之争104、2001年全国,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B讨论了西藏问题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105、2002年上海大综合,在右图(新青年)所示刊物上提出过著名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06、2001全国文综,新文化运动时期,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例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