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20131009枣八北高一历史质量检测-【方法示例点拨】-双
枣八北高一历史,1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提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度1.A【解析】注意抓住关键词“商周”,商周两朝代为奴隶社会,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指的就是分封制,是“分邦建国制度”的简称,宗法制虽然是商周时期的制度,但不称为“封建制度”,排除C;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开创,并被后世封建社会长期沿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D。2.“昔武王克商,广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2.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所以选C。3.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B【解析】①的表述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宗法制的核心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从表格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③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④说法错误。【方法示例点拨】忠实于材料。4.《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D.实现长治久安4.A【解析】大意是立嫡子不让庶子僭(jiàn)越,僭越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混乱。材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方法示例点拨】抓关键词。5.《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这表明()枣八北高一历史,2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的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国”与“家”之间的关系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与题干没有关系,排除。B项错误,周王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但并非天下唯一大宗,宗法制的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C项错误,宗法制的确立使“国”与“家”成为一个整体。家族内是长幼兄弟关系,政治上是隶属关系,D项符合材料。【方法示例点拨】排除法。6.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6.A解析:诸侯自称为王,属于“僭越”,违反了分封制、宗法制及周礼的相关原则,故答案为A项。7.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7.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毋以妾为妻”和所学史实,西周建立的宗法制不仅明确了家族内部的长幼有序关系,而且在财产、土地、权力继承方面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原则,这有利于防止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维护和睦的关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方法示例点拨】核心概念突破。8.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8.A【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钱氏族谱”和所学史实可知,这反映的是家族内部的关系,指的应该是有助于家族团结的宗法制度,故选A。10.“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完成了国家统一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10.B【解析】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影响中国到20世纪,其影响“深刻且持久”,此题最大干扰项为A,便从历史来看,中国后来仍多次发生过分枣八北高一历史,3裂,并没能“持久”。11.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①和③。【方法示例点拨】一一对应。(1+1)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前半句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即之前的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12.D【解析】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而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1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须定期朝觐皇帝B.负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16.C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官员由皇帝任命,负责地方行政,不能定期朝觐皇帝,也没有世袭权,更不能监察百官。15.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以下对他们的评价,最恰当的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15.B解析:评价历史事件一定要与特定的背景相结合,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到春秋时期,王权衰弱,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时国家统一,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同样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都是相对进步的。【方法示例点拨】联系背景。(历史唯物主义)13.史学家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100多枚秦代竹简。墓主人生前任县令,竹简上是他抄录的有关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文书,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得到秦朝的确切信息是()枣八北高一历史,4A.关心民众生活B.加强专制集权C.形成立法规范D.进入法治社会13.B【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A项从立法的目的看可以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缺乏依据;法治社会应是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秦朝的法律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1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中央集权制度虽有弊端,但它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军事行动,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等,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其“优秀”之外,B项符合要求。A、C两项与“优秀”无关,D项中的“宽松进步”的趋势与史实相反。1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祖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后以列侯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婪暴虐B.列侯所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突出,为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控制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分割诸侯国的实力,故选C项。18.《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1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职能的理解。材料体现的是三省之间分工合作而又互相牵制的关系,并没有强调门下省的谏议和封驳职能,故B项有误。19.某学者把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喻为航船,“从###起锚扬帆后……经过500余年平衡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已是摇摇欲坠”。句中“###”代指()A.魏晋南北朝B.隋代C.唐代D.宋代19.B解析:“起锚扬帆”意味着科举考试的开始。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0.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收归中央枣八北高一历史,5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20.D解析:宋代的谏官用来纠正宰相的过错,其用意是为了削弱相权。北宋还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以分割宰相权力。故答案为D项。【方法示例点拨】知识分类。21.下图中地方统治格局所出现的朝代()A.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B.曾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C.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D.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21.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A、C、D三项所述史实分别出现于宋代、隋唐、明代。B项所述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22.从下列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显加强B.相权由削弱到取消,表明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简,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22.B解析:唐朝相权一分为三,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这些都是强化皇权的表现。23.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2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黄宗羲认为由于明太祖废除丞相才导致了“无善治”,意即有相即“有善治”,也就指出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方法示例点拨】文意逻辑。(逻辑关系,关联词语)24.清末御史张瑞荫在一份奏折中说:“(军机处)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致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枣八北高一历史,6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4.A解析:从军机处“其权属于君”“不致有权臣”来看,①②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至于削弱内阁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含③或含④的选项都应排除。28.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A.主观随意B.轮番而治C.三权分立D.依法治国28.解析:选A。此题考查的是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和所学史实这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根据个人好恶决定事物评价的标准,反映了雅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20131009枣八北高一历史质量检测-【方法示例点拨】-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