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1塑造自己,虽过程很疼,但最终能收获更好的自己爱你们的宋大帅亲情制作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众多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著书立说、互相诘难、批驳的文化现象。百家,泛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争论和辩解。2、“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经济上(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纷争。阶级关系: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3、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政治思想——仁和礼(思想核心)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调整好人际关系②“礼”,“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以“德”、“礼”治国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有教无类(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学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伦理思想——“人性本善”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②“重义”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性恶论”伦理思想——“人性本善”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2)道家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核心思想——道、道法自然2塑造自己,虽过程很疼,但最终能收获更好的自己爱你们的宋大帅亲情制作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4)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4、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作用)。二、儒家思想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形成背景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3、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外儒内法;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具有唯心主义色彩。3、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皇权);(3)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标准)4、实质: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文化专制政策5、评价:(1)积极: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统一的国家,有利于社会稳定;②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消极:①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色彩,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②带有神学迷信色彩,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二、儒学成为正统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3塑造自己,虽过程很疼,但最终能收获更好的自己爱你们的宋大帅亲情制作2、措施:1)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设五经博士,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县学。3、影响:1)儒士参政,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巩固统治;2)兴办太学、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综合运用补充1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2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3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3课宋明理学一、产生背景: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2.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3.汉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推动;4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新的统治思想。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程朱理学:程颐程颢——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天理的核心就是仁格物致知(认识论);朱熹(理学集大成者)——1)理气论:理是根本,理先于气;2)修养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3)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4)认识论: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至善;5)文化贡献——编著《四书章句集注》2、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理学家,心学的开创者)——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核心思想);2)主张发明本心,穷理只需反省内心王阳明(明代心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1)心外无理;2)致良知;3)知行合一(认识论)。3、二者异同①、同:都继承了孔孟思想、主张理是宇宙万物本原、以纲常伦理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主观意志的作用。②、异:a、对天理的定义不同:程朱认为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认为是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b、认识理的方法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三、理学的评价4塑造自己,虽过程很疼,但最终能收获更好的自己爱你们的宋大帅亲情制作1、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2、消极影响:用纲常伦理约束人们,维护君主专制,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2、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识,注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产生背景:1)政治: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腐朽,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3)阶级: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队伍壮大;4)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钳制思想。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离经叛道的异端李贽: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物伦理。2、黄宗羲:1)政治: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3、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2)区别对待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2)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三、历史影响: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5塑造自己,虽过程很疼,但最终能收获更好的自己爱你们的宋大帅亲情制作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一、智者学派1、产生背景:1)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2)平民地位提高和积极参政;3)学者由关心神转向关注人。2、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2)特别强调人的价值;3)反对迷信,强调自由;4)主张法律应体现人性,个人应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注重社会道德)。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强调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4、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a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智者运动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人文主义的本质。②消极影响:a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b忽视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二、苏格拉底1、主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知识即美德”,主张“知德合一”;③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④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2、评价:1)促使人类精神觉醒;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名言: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①同: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都强调人的价值。②异:智者学派鼓吹绝对的民主政治,而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智者学派重视自由而忽视道德,而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并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三、柏拉图1、作品:《理想国》)2、主张:1)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2)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人类在整个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提高了“人”的地位〕。2、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历史背景:1)经济(根本原因):14、15C意大利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产生;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2)政治:基督教在欧洲建立神权统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维护自己的意义;3)思想:基督教鼓吹禁欲主义,资产阶级追求现世享乐;4)文化: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2、性质:借复兴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特点: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和借助宗教题材,宣扬人学反对神学。)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含义: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6塑造自己,虽过程很疼,但最终能收获更好的自己爱你们的宋大帅亲情制作即用人权反神权)4、成就(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作品都现了人文主义精神。)①文学三杰:但丁《神曲》:率先批判教会的丑恶现象,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薄伽丘《十日谈》: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