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历史总复习提纲[1]
1高中历史总复习提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①背景原因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2.中国政府的禁烟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②虎门销烟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①简单经过: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1841年: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a.内容条约——五项附件——三项b.危害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原因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2.借口与有关国家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火烧圆明园)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三,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4.永安建制: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东王—杨秀清冀王—石达开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6.《天朝田亩制度》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②军事上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0.历史评价①失败原因农民的局限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②历史作用③性质四,洋务运动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①二个过程②群体2③认识④主张与目的⑤代表性人物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②政治特点:a.革命性b.少,小,弱妥协性不彻底软弱性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②政治特点:集中→团结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六,中法战争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七,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国内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4.结果:《马关条约》①时间,地点,人物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③危害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①开设银行②政治贷款③修筑铁路④投资设厂⑤开采矿山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①强占租界地②划分势力范围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九,戊戌变法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②变法的主要内容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4.戊戌变法的失败正面战场的抗战:31、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2、抗战概况:(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李宗仁指挥3、评价:(1)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四、敌后战场的抗战: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2、抗日根据地建立:八路军建立的第一块是晋察冀;陕甘宁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五、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年春驳斥了“速胜论”、“亡国论”论调,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胜利属于中国,途径要实行人民战争路线。第二节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标志:1938年秋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同时表明日本速决战企图破产2、原因:从日本方面看:(1)日本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2)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从中国方面看:(1)正面战场连续溃败;(2)人民抗日力量尚需壮大3、日本改变侵华方针:(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前以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军事打击为辅(前军事进攻为主)影响:汪精卫公开投敌(38年底)建立南京汉奸政权(4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政策开始反对;正面战场形势恶化。(2)对共产党: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影响:造成抗日根据地困难。二、日本在沦区的统治:1、经济掠夺:政策(策略)——以战养战;总方针——把沦陷区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表现:(1)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2)掠夺劳动力;(3)“统制”工矿交通运输业目的:原料基地、战争需要、利润。(4)金融方面:抢占金银、现款;开设银行;苛捐杂税。2、思想文化:奴化教育——目的:摧残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3、殖民统治:政策(策略)——以华制华;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政治诱降政策(2)根本原因——蒋介石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性(3)重要原因——英美等劝降政策2、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说明其政策重心由对外开放抗日为主转为对内反共为主——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路线。3、政策两面性:对日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对共想反共又不敢决裂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交织二、内外政策表现:1、对日本侵略:(1)政策(路线)消极抗日;(2)事件:1940年枣宜战役——张自忠牺牲(被周恩来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主要原因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日本称之为“大陆交通线战役”——直接目的是援救南洋的孤军)3)影响:造成正面战场形势恶化(2、对共产党:(1)政策(路线)积极反共;(2)事件:1939年底1940年初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说明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和中共决裂):叶挺被扣、项英牺牲——中共回击:政治上揭露;军事上重建新四军军部——陈4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说明中共已经成熟;中共以斗争求团结;说明中共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3)影响: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着统一战线。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5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1、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6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1、○1“1787年宪法”的制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总复习提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