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梳理
1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北宋初期的制度创设,有效防止了类似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的后果。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北方民族的兴起与扩张,形成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至南宋最终完成。活字、火药等创造发明,表明宋代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辽阔的疆域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以前更为积极和活跃。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北宋的建立A文官体制B科举制的完善A一、宋朝的建立:北宋的建立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二、文官体制:宋朝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军事制度:1、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2、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3、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人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4、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政治制度:1、基本国策:宋初以“重文轻武”基本国策2、目的:防范武将专权3、选拔途径: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4地位: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1)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2)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2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辽、西夏鼎立的局面A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A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A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1125年被金灭亡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汴京(今开封)1127年被金灭亡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被蒙古灭亡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被蒙古灭亡2、南宋建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今杭州)3、靖康之变:1127年,攻人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1、大蒙古国(1)大蒙古国的建立: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铁木真。(2)蒙古西征:三次发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2、元朝――1271年蒙古忽必烈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明朝灭亡。3、南宋灭亡:1278年,元军占领临安。1279年,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A海上丝绸之路1、原因(1)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2)商业的繁荣和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3)宋代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都较前代大有进步2、表现(1)到南宋时,从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2)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贸易港口,其中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3)商品的交流:①宋代海外贸易,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②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3(4)路线以中国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5)意义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人,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A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的影响A《梦溪笔谈》A一、活字印刷:1、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术(1)时间: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2)特点:毕昇的发明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3)地位: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整整早了四个世纪。2、活字印刷术的传播(1)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和欧洲(2)影响: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火药武器:1、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1)发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2)使用:①唐朝: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②宋朝:A.宋代,火药制作的配方渐趋成熟,官府设专门的作坊,有军械匠人制作各种火药武器——火器B.宋代火器的名目繁多,南宋时的“突火枪”、宋元年间的“火铳”,已具备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2、传播:13世纪,火药武器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入欧洲3、影响:(1)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人类战争的方式,使战争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存的时代。(2)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沈括与《梦溪笔谈》:《梦溪笔谈》(1)作者:北宋科学家沈括(2)体裁:笔记体(3)内容:①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记述下来②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还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4)地位:书中的描述和分析准确而富于科学性,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4第22课元的统一行省制度:B宣政院A澎湖巡检司A一、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1、行省制度:(地方)(1)内容:①“腹里”地区(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②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2)影响:行省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2、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措施:①西藏地区:吐蕃作为特别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②台湾地区: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2)意义:元朝将边地少数民族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加强中央集权,客观上起到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明朝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但后期陷于深重危机,王朝统治在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清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稳固政权,发展生产,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和保守终使帝国从海禁走向闭关锁国,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明朝的建立A内阁制度B厂卫机构A一、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即南京),建立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同年北上攻灭元朝。二、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内阁制度:——中央机构改革1、目的:为稳固统治,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2、措施:5(1)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2)内阁制度的确立①原因:集皇帝、宰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难免力不从心②过程:A.朱元璋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职责: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B.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正式确立内阁制度职责: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奏章、咨询顾问、密疏进言③地位: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④实质:明朝中后期,虽有内阁首辅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事例,但从制度上说,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三、厂卫制度:——特务机构1、特点: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2、目的:加强专制统治3、组成: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后,继任的明朝皇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4、职权: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职掌侦察、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5、作用: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被列为侦缉厂卫特务对象。通过这些手段,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与清军入关A一、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清的建立: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二、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清军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明王朝为清朝所取代。第25课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B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含义:康乾盛世主要是指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一、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中央机构的变化1、直接原因雍正帝即位,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性机6构固定为常设的军机处2、职能(1)完全秉承皇帝旨意,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2)军机处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3、成员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4、地位军机处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助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5、作用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同虚设,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因此,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顶峰)。二、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1、东北:打退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沙俄在向西伯利亚的扩张中,于17世纪中叶侵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清朝军队与当地居民多次进行抗击。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2)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2、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与回部叛乱(1)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初,原居今新疆伊犁一带的蒙古准噶尔部势力渐强,控制了天山南北,并不断向东、向南进兵,反复发动叛乱。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终于平定叛乱。(2)平定回部叛乱:其后,聚居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也起兵叛乱,乾隆帝出兵平定,统一了天山南北(3)随即派军驻守,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的军务与民政。3、西南:加强对西藏的治理(1)雍正时: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2)乾隆时:①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全藏所有僧俗事务都由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互相商定,共同管理②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4、东南:消灭台湾郑氏割据政权①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郑氏政权在台湾地区的统治维持了20余年。②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7第26课康乾盛世(下)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诸种表现A《四库全书》A文字狱A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康、雍、乾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令人瞩目的迅速发目。二、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1、《四库全书》(1)概况:清乾隆时,清政府又选派众多著名学者编成浩瀚《四库全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4部。(2)地位: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2、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目的:为了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稳固统治、加强皇权。影响:清代文化专制政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加强了思想控制,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A葡萄牙人占据澳门A从海禁到闭关B一、朝贡贸易:——明朝的对外关系1、概念: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明朝海禁后,朝贡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