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一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前247年13岁即位,秦国朝政由太后和吕不韦掌控前239年21岁亲政,平定叛乱,罢免吕不韦,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一、吞并六国1、灭六国的进程国家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前230前228前225前223前222前221铁血长平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40多万人被俘,绝大多数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2、成功的原因主观原因: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锐意进取,善于发现人才,能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广泛招募各国精英,礼待人才,用人不疑,勇于认错,表现出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客观原因:①战乱频繁,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②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出现统一趋势;③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主因)。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1)皇帝制度●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2)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由皇帝任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三权分立分工协作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军权皇控皇帝集权(3)地方建立郡县制皇皇帝帝中中央央机机构构三三公公九九卿卿郡郡郡郡守守、、郡郡尉尉、、监监御御史史县县乡乡县县令令、、县县丞丞、、县县尉尉三三老老、、啬啬夫夫、、游游徼徼里里典典秦朝中央地方行政体制里里三、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⑴统一文字—小篆;⑵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六尺宽;⑶大力发展交通,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等;⑷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征南越四、历史的余音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④建立了专制主义制度,压制思想。焚书坑儒,摧残文化。⑤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设交通网道。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统一的原因见前面。⑴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郡西南夷。⑵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一、东征西讨定基业599年,李世民出生;604年,隋文帝死,杨广登基--隋炀帝;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登基,定国号唐.李渊—唐高祖.李建成—皇太子.李世民—受封秦王;617-618,李世民率军几百薛举集团,消除来自背后的威胁;620年,李世民出兵函谷关,进击王世充集团.;624年,唐朝统一全国.二、击破东,西突厥626年,李世民在京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父退位。;626李世民登基—唐太宗,年号贞观.当时,北方有突厥和薛延陀,西方有吐谷浑、吐蕃,这些少数民族经常侵犯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太宗积极用兵,在629年(贞观三年)派名将李靖讨伐东突厥.;630年初,李靖突击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解除北方的威胁,巩固北方边防,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635年(贞观九年)大将段志云败吐谷浑。;638年(贞观十二年)吐蕃攻唐,侯君集破敌,后又平定了高昌,建安西都护府。;642年(贞观十五年)唐军又败西突厥。(期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巩固北疆,夸大版图.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三、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原因1.用人方面:《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贤方面的言行①重用贤能;②用人扬长避短;③善于纳谏。2.经济方面: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是繁荣的经济基础①以“存百姓”思想为指导;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③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唐太宗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这包括: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3.法律方面:①慎用刑法,仁义为本;4.思想文化方面: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②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5)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6)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关系(1)唐初:边境不稳;(2)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3)策略:“战而后和”;(4)具体措施: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5)特点:灵活、宽容;(6)效果: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突厥东突厥:武力征服;羁縻府州;“天可汗”;册封子嗣;西突厥: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的宽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洽。唐太宗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⑴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⑵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⑶采取和亲政策,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⑷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然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方针:①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②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③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2、具体表现:⑴设置专门机构: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⑵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在中国居住、做官、通婚;⑶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⑷中外交往、交流日益增多:玄奘取经;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3、影响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以及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②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过程。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你如何理解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⑴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了唐帝国,⑵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⑶而他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更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清朝皇帝世系表太祖天命1616-1626太宗天聪1626-1643世祖顺治1643-1661圣祖康熙1661-1722世宗雍正1722-1735高宗乾隆1735-1795仁宗嘉庆1796-1820宣宗道光1820-1850文宗咸丰1850-1861穆宗同治1861-1874德宗光绪1875-1908溥仪宣统1908-1911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而又功绩卓著的著名皇帝。1661年登基-年号康熙8岁;1669年(康熙八年),生擒鳌拜一、少年皇帝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⑵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①台湾——郑成功;②黑龙江流域——沙俄;③漠西、漠北——蒙古各部;④云贵、两广、福建——“三藩”⑶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⑷辅政鳌拜专权2、康熙亲政——智擒鳌拜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一)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⑴“三藩”问题的由来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他们三人位高权重,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⑵平定“三藩”的经过1673年(康熙十二年)尚可喜上书,请求归返辽东。康熙借机撤藩。;吴三桂收到撤藩令,公开叛清;1676年(康熙十五年),吴三桂进攻广东,尚可喜之子叛附吴三桂,终成三藩之乱;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进攻昆明,最终平定叛乱试分析康熙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①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②巩固了中央集权。2、统一台湾郑成功1661年驱逐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⑴措施:派施琅领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⑵影响:①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②巩固了祖国的海防3、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1、背景:16世纪中冶开始,沙皇俄国不断向东方扩张,侵入黑龙江.2、经过:⑴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⑵1685年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⑶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尼布楚条约》意义:1.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2.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为边境赢得长期相对安宁的环境(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3、影响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三征噶尔丹1671年,格尔丹占据天山;1690,格尔丹出兵东犯乌兰布通,使中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混乱,勾结沙皇,加重危险性⑴背景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⑵主要战役: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⑶结果影响:①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②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4、加强民族团结⑴尊崇儒家文化①表现:A.拜祭孔庙;B.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②影响:①既缓和了阶级和民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