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中历史选修二_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农业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③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②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古代中国手工业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陶瓷业: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②宋代:景德镇“瓷都”③清代:粉彩瓷器古代手工业的特点: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古代中国商业商业的发展①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②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③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城市与“市”的发展唐代长安: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市”与“坊”界限分明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2)宋代东京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②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③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早市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古代商业的特点①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②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③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①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②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③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协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雇佣关系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国籍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大西洋葡萄牙向东1492年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意大利大西洋西班牙向西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葡萄牙大西洋、印度洋葡萄牙向东1519-1522年麦哲伦等环球航行葡萄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向西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①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②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②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①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②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③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④进行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三角贸易”,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英国的殖民方向:北美和印度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采用奴隶制劳动,贩卖黑奴等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进程:①首先开始于纺织业;②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③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影响:①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③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起)——电气时代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成就:①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影响: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高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①计算机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②网络大大缩小全球空间距离;③生命科学的发展逐步打开生命的奥秘;④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等。(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②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推动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内容: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①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④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⑤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特点——包产到户;③安徽、四川率先进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4、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①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②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③住: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②婚俗礼仪的变化——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近代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电讯:187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④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⑤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⑦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罗斯福新政历史背景: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内容:措施内容目的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③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⑤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特点:在维护资本主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修二_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