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环境保护》考点解析大全
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1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环境保护》考点解析大全【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石山劣地、荒漠流沙等)【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主要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更重要)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表现为几对矛盾: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2、危害: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主要在城市)和生态破坏(主要在乡村)【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2、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渐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2、主要的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世界:①人类能够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②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③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导致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中国:①总量(世界第六)丰富,人均不足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时间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③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④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加剧短缺局面耕地日渐减少的原因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2中国: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占有量更少②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地理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人均耕地水平——黑龙江、内蒙古多)③中高产稳产田比重不大④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了耕地⑤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一些矿产濒临耗竭的原因①矿产资源的特性非可再生性,利用过程即耗竭过程②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石油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①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②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③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④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如推广洁净煤技术)。⑤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由于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及人类不合理利用,以至形成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生物资源的减少等问题。【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等节流: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生态建设: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土地(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经验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滥伐森林原因:自然——气候变迁;人为——滥垦滥伐,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保护措施:颁布《森林法》;由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植树造林草地退化原因:自然——气候异常;人为——过度放牧;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保护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3湿地干涸原因:自然——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人为——土壤侵蚀,入流泥沙大增;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保护措施:《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物种灭绝原因:自然——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为(加速作用)——生境破坏;掠夺式利用生物资源;环境污染;物种入侵;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措施:立法;建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抢救濒危物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长江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青海湖、洞庭湖的萎缩问题【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如:南美洲森林破坏对全球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上游水源林的破坏对全流域洪水灾害的影响;西北半干旱区草场退化对华北冬春季节沙尘天气的影响等【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破坏;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草原退化;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湿地萎缩;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锐减;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土壤侵蚀;西北、华北半干旱区——荒漠化【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水体污染原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其自身的自净能力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俣病(污染物质——甲基汞;危害——人畜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出现严重障碍)水体富营养化:水花(华)、赤潮(污染物质——氮和磷等营养物;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污染物质——石油及石油制成品;形成过程——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危害——对海洋生物、海洋及海滨环境、水产业造成巨大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原因:垃圾的排放量和堆积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类健康——固体废弃物成为其它类型污染的源头污染物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4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空气质量(污染物质——可吸入颗粒物;危害——带来各类疾病)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①酸雨(污染物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③影响森林生长④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②臭氧层破坏(成因——氟利昂;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③全球气候变暖(成因——CO2排放增加;危害——①生态系统的调整;②海平面的上升;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20世纪50年代后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出,主要局限在城市地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2007夏太湖蓝藻暴发)成因: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业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水产养殖业发达;工业废水排放多;周边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未能跟上。危害:①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②蓝藻毒素直接影响饮用水水质垃圾越境转移(我国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垃圾的移入国)城市空气质量成因:自然——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人为——①建筑工地扬尘;②汽车尾气排放不达标;③燃料不完全燃烧我国的酸雨问题(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严重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成因:自然——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贵州、四川盆地)人为——①化石燃料燃烧;②金属冶炼;③含硫原料的工业生产;④尾气排放【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酸雨防治措施: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解决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工业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农业污染防治:生态农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对象(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其他手段)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5【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1、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环境壁垒、绿色产品、国际合作(发达国家的责任与我国的立场)2、国际行动:三次会议(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21世纪议程》;③“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民间环保组织(NGO)的作用: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态度与责任: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等行为准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环境保护》考点解析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