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地理审题学习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审题学习策略研究蒋培幸内容摘要:新课程强调实践教学、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对培养综合题审题学习策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发展地理空间能力;养成良好问题精神与审美情趣。关键词: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审题;学习策略新课程强调实践教学、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地理思维;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发展地理空间能力;形成环境伦理观念;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养成良好问题精神与审美情趣。基于这一点,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传授的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很难做到。所以,在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之际,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在这一时期,仍然要研究的问题。运用“审题学习策略”学习高中地理也是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的方式之一。一、学习策略的提出在平时的地理习题练习中,学生最常犯的毛病是题目还未看清,题意还未领会,就动手答题,结果要么答案要点有所遗漏,要么干脆就离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真的、仔细的审题习惯,运用熟练的审题学习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二、学习策略的应用(一)仔细读题审题,注意关键词。1.“分析”类题型05年全国卷II第39题根据图4—2—5回答问题:第一小题: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出现的问题有:第一、学生往往只看见“自然条件”而忽略“主导”;第二、题目只要求分析成为“绿色走廊”的自然条件,而学生会很自然的加上社会经济条件。第三、忽略“绿色”,只是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策略:此题审题要注意“分析”、“河西走廊、绿色走廊”、“主导”和“自然条件”几个词。“分析”是回答为什么,“河西走廊”是地理位置,“绿色走廊”是结果,“主导”的“自然条件”是重点。概括就是,河西走廊这地理位置(怎么样)能成为绿色走廊这个(好)结果的主导自然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能成为?第二小题:“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出现的问题有:第一、学生审题往往会忽略“上述自然条件”。第二、忽略“分析”,这“分析”就是要回答为什么。策略:此小题审题注意“上述自然条件”、“什么环境问题”和“分析”这几个关键词。2.“描述”类题型图4—2—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学生出现的问题有:第一、没搞清楚“描述”;第二、不能把两个纵坐标和横坐标结合起来。第三、气温和水分特征不知道怎样表述。策略:“描述”就是用地理术语把图中的地形区的气温、水分特征讲出来。再结合上述地图,看清上面一幅地图的海拔、植被,仔细读下面一幅图的左纵坐标、右纵坐标和横坐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结合”类题型例:结合年降水量和季风、雨带推移的季节特征,分析中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看题就直接回答我国洪涝发生的原因,而根本不看前半句,导致回答不完整,没有重点,不按题意回答,导致失分。策略:按题意,只要从前面半句的三个方面分析,注意关键词“结合”。综合上述三种题型,学生做题目,必须把题目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看清楚,仔细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回答问题才有系统性。(二)整体上把握问题,注意完整准确地理解了题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等于完全把握了题意,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细节之间的关系。要把各细节结合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并根据这个整体把握来判断问题,调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审题时得注意先回答这主导条件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是这个。再如“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审题上要注意上述自然条件是什么条件,出现什么环境问题,为什么?把这三个细节整体上把握才完整。因此,从整体上把握题意是审题的一个重要任务。三、策略评价本策略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审题,这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课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地理语言,对相似的地理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完整的系统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审题,应该也是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都比较强调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了知识,但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很好的仔细的审题,那么在各类考试中尤其是高考中会很遗憾。强调审题,应付考试,不能简单的说是应试教学,它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现代考试的试题已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可能设及新的材料和情景,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加强审题的训练。策略能否运用好,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并不断反思总结。因此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总结反思是实施这学习策略的关键。当然主张学生自主并非不要教师指导,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知识、经验,虽然也在总结反思,但实际学习中还会不断出错,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策略研究王君威文综考试中,地理选择题一般是成组出现的,即以一段文字材料或图表为背景,设计2~3题选择题,背景材料往往是解题需要的已知条件或解题指导语。每一个具体题目又包括题干(图表)、选项两部分,题干部分往往提供试题的已知条件、限制条件或提示信息。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各个试题相互关联,考生答题时往往发生连锁反应,一旦审题失误或考虑欠妥,可能造成试题全错,损失惨重。所以解答选择题,必须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选择题的一般答题方法1.明确试题要求和提示信息。理解并圈出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背景图表)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明示条件:题干或图表中明确的解题条件。暗示条件:多隐藏在题干的材料或图表反应的地理事物的关系中。限制条件:在题干或图表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的名词和地理事物等。中介条件: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或由一地理概念规律推导出另一地理概念规律所必须的过渡的条件。把隐含条件和经过推理得到的结果写在草稿纸上。2.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选项叙述的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表述绝对化:“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3.明确选项和题干之间的关系。利用题干中的各种条件,不断地得出新的过渡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假定某选项为正确,然后逐步推理,得到新的条件,最终使正确选项和题干之间得以按一定逻辑紧密衔接起来。要特别注意有的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无关的情况。二、选择题的特殊解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估算法、分析推理法、对比法。三、不同类型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答案组合型此类选择题的选项中包含一个以上的项目,要求找出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组。组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不定项选择题的一种变式。解题策略:找出选项中最有把握的一个(或两个),确定该选项是对的或错的;逐步排除,将剩余的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选择。2.对应排序型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题干中给出一组材料或图表,在选项中按时间、空间、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排列,并确定其一一对应的关系。此种类型与答案组合型有相似之处。解题策略:对于较简单的排序题,自己可以先进行排序,对照备选项,确定排序一致的一组;对一时不能直接排序的问题,可以应用答案组合型的解法,排除包含错误选项和确定肯定的序号的位置。在每一组选项中,只要有一个不符合题意的,整组选项就可以全部排除;一般来说,在多个项目的排序中,只要能够确定两到三个的正确排序,就能够确定正确的答案了。3.地理计算型地理计算要求考生把握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地理计算可以分为精确计算和粗略估算两种。前者须依托地理原理,运用地理公式及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后者可以用极值、代入法等特例,简化运算。4.信息迁移型这种类型选择题题干中介绍一些新的地理概念、名词、原理、图式、情景等,考生要运用新给的概念和名词等对照被选项,结合已有的知识,作出正确的选择。解题策略:把握“题眼”,完全掌握新概念、原理,洞悉新图式和情景。结合设问与选项信息,确定相关知识的联系,调动已学过的地理原理,有效进行知识迁移。5.小题有联系的拖拉题型围绕某一主题,各小题之间联系密切,一小题的答案可为其它的小题提供信息,有时有一关键的或基础的小题,如果关键题没有做对,则其它的小题会陷入连环错误,导致全军覆没。解题策略:领悟题干的主题,把握命题的方向,特别要抓住关键和基础的小题,在这小题化更多的时间和分析,有时间此题也是检查的重点。用各小题之间的答案来相互检验正确与否。四、典型例题例1: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于13日18时46分。读下图,完成1-3题。(2006年浙江高考。全国卷1)1.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2.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A.地方时B.西10区的区时C.西9区的区时D.西8区的区时3.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A.0小时B.1小时C.2小时D.3小时[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方时、区时和昼夜长短的应用。[思路点拨]包括本题思路:第1小题.先认真审题,获取明示和隐含条件,题干中的明示条件是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东八区区时)。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根据时差6时,推理可知,美国阿拉斯加某地的区时为西10区。10月14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都是当地地方时6点之前日出,傍晚18点之前日落。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于13日18时46分,进一步推理,这个时间肯定是区时而不是地方时,而该地又处于西10区,如果当地的为1500W,地方时与区时一致,那么就不可能结束于18时46分。故推理该地应该是位于1500W以西的地方。由此可以排除甲地看到了偏食,再根据选项就只有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答案为C。第2小题.根据上面的分析答案为B。第3小题.根据第2小题的答案,通过看图得出乙地经度约为1800,故答案为C。常见错误:不能正确区分地方时和区时,不能从题干的明示条件如10月14日,推理出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都是当地地方时6点之前日出,傍晚18点之前日落。这点对于判断甲地是否能看到日出是致关重要的。本题型的一般思路与方法:通过把握题干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的时间信息(某地偏食的开始时间无用信息),再分析图中和选项的有用信息,把两者逐渐地衔接起来就可以得到答案。解题时其实可以先解简单的如第2小题,再解其它的小题。本题用到了排除法、计算估算法、分析推理法、对比法。[参考答案]1.C2.B3.C例2: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5-6两题。(2004年浙江高考。全国卷1)5.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6.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审题学习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