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6届高三历史冲刺练习一24.《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C.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A.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25.《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儒家伦理得到强化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6.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27.“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经世致用D.存天理,灭人欲28.图8是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名作《造物主》。图画的正中是作者理想中的巨人在改造世界。在黑暗的天空里,巨人是唯一的光明代表,蹲坐在一轮圆日中,俯身向着下界,手执长脚圆规进行测量,一切都需要重新安排。这幅画重在宣扬A.理性主义B.人的本性C.科学精神D.生物进化29.据统计,1843年长江下游地区总人口为6700万,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7.4%;1893年该地区总人口为4500万,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10.6%。这一变化表明长江下游地区A.城镇人口迅速增加B.人口外流相对活跃C.自然经济解体缓慢D.战争影响较为深远30.周作人的朋友生病,他得到电报后,坐车到天津,乘船南下对于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周作人极有感触:若用白话,很容易把这件事情写清楚。但若用古文,却怎么也说不清。因为古文中没有“电报”二字。类似的还有火车、轮船等名词。材料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交通工具冲击人们生活习惯B.中国文化受西方的影响日益突出C.文言文已满足不了时代发展需要D.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向时代对立面31.下图是中国近代的一条历史标语(打倒叛党卖国的蒋介石),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南昌起义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渡江战役32.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他在一份口述给基辛格的备忘录中又再次强调“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是大势所趋B.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改变C.西方遏制中国的阵营开始瓦解D.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33.郑林庄在《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中提到: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不平衡B.罗斯福新政措施侧重点存在偏差C.国际合作大大缓解经济危机破坏D.罗斯福新政导致各国爆发贸易战3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他的意思是说A.冷战引起世界恐慌B.冷战导致恐怖主义势力膨胀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D.冷战使世界变得安全35.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A.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组建国际经济区域集团D.推动混合经济模式的发展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10分)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不同。(15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情况地理学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理》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说》天文历算邓玉函、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水利技术汤若望、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建筑教堂、圆明园(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概况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雇人翻译《四国志》《各国律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甲午战争后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契丹建国后,耶律阿保机将亲卫之众自部族中分离出去,创建由皇帝本人直接领导的“斡鲁朵”,“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辽诸帝即位之始,例皆新建本人的斡鲁朵,同时也继承此前诸帝的斡鲁朵,使皇帝的亲卫力量独立于枢密院为首的政府之外,且可与政府的力量相抗衡。“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斡鲁朵之)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已立具矣。”至辽末,已有十三个斡鲁朵,合诸斡鲁朵,自成一体系,直属于皇帝。各斡鲁朵最高级的官员有二,“某宫契丹都部署”管理契丹人,“某宫汉儿渤海都部署”则管理汉、渤海人,其管理权限,可以说是军、民事务无所不包。这一体系,与掌管契丹等部族的北枢密院体系、掌管汉人渤海等州县人户的南枢密院体系并列。——摘编自余蔚《辽代斡鲁朵管理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辽代斡鲁朵制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辽代斡鲁朵制的作用。(6分)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原因(10分)山西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2分)晋商主动寻求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2分)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2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2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2分)(每点各2分,答出5点即可得满分10分。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但分值不能超过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10分。)(2)不同(15分)根源:晋商的壮大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产物。(2分)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3分)职能:晋商是民间地域性商人群体。(2分)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国家职能,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和颁布法律等权力。(3分)范围:晋商主要是从事国内贸易。(2分)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贸易。(3分)性质:晋商的经营是封建经济结构下的商业活动(2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贸易活动伴随着殖民扩张和掠夺,并具有近代商业的性质。(3分)(每点5分,3点即可得满分15分,若答出其他要点符合题意,每一要点可得5分,总分不能超过15分,)41.(12分)示例一(必答,6分):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2分)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和人文知识;(2分)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翻译西方思想文化。(2分)示例二(6分):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2分)说明: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进行殖民扩张的初衷;(2分)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2分)示例三(6分):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2分)说明:明末清初时,古代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2分)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2分)(或: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解放思想;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本题还可从其他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可酌情给分。比如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等)45.(15分)(1)皇帝直隶;独立于政府之外;军力强大;兵民合一;民族分治。(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有利于强化皇权(强干弱枝),增强军力,维护耶律氏(契丹贵族)的统治。(6分)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冲刺练习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4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