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之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1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一、知识体系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1、起源: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7-18世纪随着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粗具规模。表现:殖民掠夺,重商主义。2、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表现:商品输出,国际分工加深,推行自由贸易原则。3、进一步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资本输出,跨国公司产生,国际贸易持续发展。4、困境阶段:一战到二战结束。表现: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全球化陷入困境。(如经济危机中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5、规则体系化阶段: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共同规则的制定,市场向规则体系化、制度化发展。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阻碍了全球化。(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6、开始多极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表现: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兴力量崛起,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7、规则化体系化完善: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强,WTO建立。表现:跨国金融交易的极剧增长;全球贸易额极剧增长;生产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同与普及。体系内各国用规则解决纠纷,达成双赢,规则化的发展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参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自由,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贸易的概念(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一)新航路开辟前的贸易特点: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但存在跨国贸易,或者是地区性贸易。主要表现: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和朝贡贸易。譬如:丝绸之路(陆海两路)郑和下西洋,出现一些地区性的商业中心。譬如:中国是东亚或亚洲的贸易中心,地中海是欧洲的商业中心。请思考:为什么新航路开辟以前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试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加以说明。(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15、16世纪----18世纪中期)1、特点:世界贸易开始出现,打破了古代世界的贸易格局。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表现:15、16世纪的小三角贸易到17、18世纪大三角贸易;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3、贸易形式和手段:武力抢掠;黑奴贩运;欧洲贵金属与亚洲昂贵商品之间的交易。4、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非洲美洲带来灾难;短期内促进了亚洲的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丝—银”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分析“丝—银”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8分)2(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1、特点:自由贸易;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英国是最强贸易国。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资本主义列强的武力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贸易形式和手段:以武力为后盾的商品输出;以工业品和工业原材料为主要内容。4、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工业国的经济附庸,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思考:中国曾经在早期世界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沦落为贸易弱国?(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19世纪末-----二战结束)1、特点:激烈的贸易争端伴随着武力冲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格局逐渐向北美转移。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交通通讯工具和技术的促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3、贸易的形式和手段: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垄断组织(大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工业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4、影响:国际贸易空前的混乱和冲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国际贸易朝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打击了欧洲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心向美国转移;二是促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贸易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思考:美国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强国?(五)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战后)兴起后的国际贸易(二战后至今)1、特点: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电子化;2、原因: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对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以及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形成;欧洲的和解与复兴;冷战和两级格局的解体;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跨国公司的推动。3、贸易形式和手段:资本的全球的扩张;跨国公司的发展;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变;国际金融组织的作用等。4、影响: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二、专项练习(二)非选择题13、材料一3从1948年到1973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为7.8%,而战前,从1913年到1938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阶段与原因》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1800年至1870年和1948年至1973年两个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材料三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2、据材料三,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欧洲国家主导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4分)材料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3、材料四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该材料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2分)材料五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414、材料一自该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航海条例》材料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材料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材料四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在内的行业。(1)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与全球化趋势是否相符?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理由。(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4分)(3)20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以来所确立的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遭到了一系列的破坏,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9分)(4)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建世界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有何意义?(6分)(5)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之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4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