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高三生物 史实类、技术方法与应用 练习
“史实类”训练1.(2015·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2.(2014·江苏卷,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1、答案D2、答案C1.(2015·河南商丘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建构了物理模型C.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摩尔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下列有关科学家及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格里菲斯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拜尔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分布不均是弯曲生长的原因D.蔡斯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较长时间后离心,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3.(2015·河南洛阳一模)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确实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B.林德曼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运用定量分析法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电镜观察法D.艾弗a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4.(2015·甘肃天水一中模拟)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的是()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③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⑥萨克斯利用绿色叶片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5.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B.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A5答案C“技术方法与应用”训练1.(2013·江苏卷,9)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2.(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1、答案A2、答案B解析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需选择植物生长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方而不是“茂盛”处取样。1.(2015·泰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模型方法就是指借助具体的实物,对认识的对象进行形象化描述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2.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错误的是()A.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D.利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果实3.纸层析法、同位素标记法、染色法、离心法等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纸层析法和离心法都能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B.用台盼蓝染色法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C.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D.色素分离实验中要得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需用到纸层析法和染色法4.下列相关实验组合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微生物数量B.预实验——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适pH”的实验条件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标志重捕法——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脂肪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6.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可使用差速离心法B.构建数学模型可以精确描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C.萨顿与摩尔根均采用类比推理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转化因子”就是DNA1、答案D2、答案A解析纸层析法只是分离(而不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3、答案D4、答案D解析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5、答案C解析检测蛋白质、脂肪不需水浴加热;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低温处理也可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6答案A解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所构建的曲线模型虽然直观,但不够“精确”;萨顿与摩尔根所采用的方法分别为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艾弗里实验所采用的是化学分离法提取DNA、蛋白质等,并未用同位素标记法。“必考实验涉及的实验药剂、染色剂”训练1.(2014·山东卷,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2014·江苏卷)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1、答案A2、答案AB1.(2015·山东菏泽检测)在制作洋葱根尖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A.龙胆紫染液B.醋酸洋红染液C.稀盐酸溶液D.质量分数为30%蔗糖溶液2.(2015·山东省潍坊市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现象及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橙色,可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B.甲基绿能使DNA染成绿色,与吡罗红一起用于观察细胞内核酸的分布C.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的色素,可作层析液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D.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适用于西瓜汁成分的鉴定3.(2013·苏锡常镇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的沉淀为砖红色B.叶绿体中的色素经纸层析法分离,位于最上面的色素带为黄色C.在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生CO2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淡黄色4.(2015·湖北高三调研)酸碱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有关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A.斐林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B.浓硫酸为溴麝香草酚蓝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C.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将DNA染色D.双缩脲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蛋白质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5.下列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相同的是()A.酒精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C.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1、答案D解析本实验中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液可用于染色体着色;稀盐酸溶液可用于配制解离液;实验不需30%蔗糖溶液。2、答案B解析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而不是橙色);无水乙醇作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液”而不是“层析液”;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宜选择白色或近似白色材料,不宜选择西瓜汁等有色材料,以防颜色遮蔽作用。3、答案C4、答案D解析斐林试剂中,甲液(NaOH)与乙液(CuSO4)需等量混合后加入;溴麝香草酚蓝用于检验CO2并非检验酒精;健那绿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使线粒体着色,并不能作为DNA染色剂。5、答案B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 史实类、技术方法与应用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4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