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判断题(必修3和选修3)
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判断题(必修3和选修3)一、植物生命活动调节1、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2、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激素,无法生长3、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4、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5、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6、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也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7、在胚芽鞘相光性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合成不需要光照;感光的部位在尖端;促近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8、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后,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极性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9、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只发生在尖端;10、摘心可以消除顶端优势11、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芽次之,而茎最不敏感(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12、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因此农业生产上可以用2、4—D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13、生长素的作用:①促进茎伸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14、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延缓衰老15、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都需要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当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有利于发芽(长出丛芽);当生长素多,细胞分裂素少,有利于长根;当细胞分裂素中等量,生长素少,愈伤组织生长不分化;因此,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之一是控制好这两类激素的浓度和比例。16、赤霉素类的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17、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生长;失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即抑制萌发18、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的作用。19、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的培育方法是花蕾期去雄,雌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获得无子番茄。无子葡萄可用赤霉素处理;两者均属不可遗传的变异。而无子西瓜(三倍体)属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畸变20、总的来说,生长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主要起促进作用,脱落酸、乙烯主要起抑制作用二、内环境和稳态1、消化液、泪液、汗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液成分、血浆蛋白属内环境成分。2、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3、内环境酸碱度(PH)的调节主要依赖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4、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5、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调节中枢都在大脑6、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Q2,散热速率为Q2′,则Q1=Q1′<Q2=Q2′7、体温的调节、血糖浓度的稳定、pH的稳定、排尿反射和凝血过程均属于负反馈2三、神经调节神经轴突膜的选择透性是完成兴奋传导的基础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根据作用可分为传入(感觉)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2、感觉神经元的树突很长3、轴突或长的树突包上髓鞘就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包上结缔组织即神经,神经分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混合神经(部分神经纤维传入、部分神经纤维传出)。4、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小脑、脑干和脊髓);条件反射是后天性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5、动物也具有条件反射,但其大脑皮层的反射中枢中没有语言中枢。6、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内脏,能感受内外刺激和产生兴奋7、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8、反射弧必须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非感受器(如直接刺激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引起的反应,也属于反射。9、最简单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只包括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没有中间神经元,如膝反射的反射弧。10、神经纤维在没有受到刺激时,处于极化状态,此时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纤维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造成的,所以静息电位又称K+平衡电位,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膜内外K+的浓度差。11、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导致去极化、反极化,形成反极化状态,此时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然后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发生复极化甚至超极化,最终恢复成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所以,动作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又称钠离子平衡电位。12、动作电位的产生具有“全”或“无”的特点。13、受到刺激处于反极化状态的部位和邻近未兴奋处于极化状态的部位存在着电位差,会形成局部电流,这个局部电流刺激邻近未兴奋部位也发生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也形成动作电位并传到出去。1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具有(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不衰减性(4)绝缘性(5)相对不疲劳性等特点。15、化学突触分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三种,其中,胞体包括神经元的细胞体、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如果是肌肉细胞,就是指神经肌肉接头;如果是腺体,包括唾液腺等外分泌腺和胰岛等内分泌腺。16、在突触小体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在突触后膜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7、轴突末端有很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部分称为突触小体,内有突触小泡,内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运动,把神经递质胞吐至突触间隙,体现了膜的选择透性。318、突触间隙的成分是组织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19、突触后膜形成皱褶或突起,大大增加了后膜的面积,有利于兴奋的传递;20、在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相应的特异性受体,受体的本质是离子通道蛋白。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离子内流,21、如乙酰胆碱的受体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后钠离子内流,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随着乙酰胆碱不断结合到受体上,小电位积累,达到阈值,即可形成动作电位。如果是抑制性递质,能使氯离子通道打开,使突触后膜超极化。22、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超极化;也就是说,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一局部电流(电信号、生物电)的形式传导;兴奋在突触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信封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是(1)单向性(2)时间延搁(3)易感性24、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区别于动物是言语区,如白洛嘉区受损,表现出表达性失语症;如韦尼克区受损,表现出听觉性失语症;人的感觉是在位于中央后回的体觉区形成的,而运动区则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区所支配的躯体部分是左右交叉的,而且,运动区的面积与其支配的躯体部分完成动作精细复杂程度有关,与实际面积无关。25、恒温动物要保持体温恒定,必须使产热=散热。安静情况下,产热主要是内脏、肌肉和脑,在剧烈运动时,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散热。26、人在寒冷环境中,要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一方面,通过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效应器(骨骼肌和皮肤),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产热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增加,增加产热。27、人在炎热环境中,通过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使得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28、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出汗成了唯一散热途径。29、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3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要消耗能量31、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32、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四、体液调节1、CO2对呼吸的调节,过敏反应中的组织胺等属于激素调节2、激素具有3个特征:(1)微量高效(2)内分泌腺产生分泌,由体液运输(3)有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3、靶细胞细胞膜上或者细胞内有特异性受体,如胰岛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而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激素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靶细胞的代谢,从而起到调节作用。4、人体中血糖含量的正常范围是80-120mg\100ml。5、人体血糖有三个来路:事物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类物质(脂质、氨基酸等)的转化;有三个去路:被组织细胞摄取后,被氧化分解利用、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变成非糖类物质。6、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释放(分泌蛋白、胞吐)能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等。47、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8、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9、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胰岛β细胞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通过血糖升高→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相关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10、胰岛β细胞细胞膜上存在葡萄糖和神经递质受体11、血糖浓度降低时,一方面,胰岛α细胞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另一方面,通过血糖降低→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相关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胰岛α细胞)→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升高血糖浓度。12、糖尿病的特点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轻。13、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它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侧重异化作用)、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热)、促进幼小动物体的生长发育(侧重发育,如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4、呆小症、侏儒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地方性甲状腺肿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15、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控。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过多,则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促释放激素和促激素,是一种负反馈调节16、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腺垂体细胞、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全身组织细胞17、性激素包括睾酮(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18、雌雄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和孕激素能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控。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而性激素过多,则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促释放激素和促激素,是一种负反馈调节。19、内分泌系统的枢纽是下丘脑;垂体分腺垂体(分泌促激素等)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其余由腺垂体分泌20、激素之间的关系有协同关系,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同升高血糖浓度;拮抗关系,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21、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拮抗关系22、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23、胚胎工程中,超数排卵用的是促性腺激素24、生长激素的靶组织为全部组织,主要主要是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产;促进脂肪分解五、免疫同种动物的质膜上具有相同的MHC复合体1、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溶菌酶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52、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3、B细胞是在骨髓中由淋巴干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判断题(必修3和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5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