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讲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壳物质循环。2.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断裂带和______________垂直运动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____________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会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巨大褶皱山脉海陆变迁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1.主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2.主要表现方式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主要影响因素风化作用_______________侵蚀作用运动状态的水、冰川、空气搬运作用_______________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冰川融化等温度、水、生物风、流水、冰川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太阳辐射能【点睛】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被称为地表形态的“塑造者”,外力作用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______________)、C________、D是变质岩。2.地质作用:①__________、②固结成岩、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点睛】地壳物质循环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凹陷),二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考点一两种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问题导引】1.你能说出日本大地震、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吗?2.为什么台湾海峡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1.水平运动(1)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受到挤压或张裂,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和水平位移。(2)影响与应用: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巨大的褶皱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东日本大地震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水平挤压发生断裂形成的;板块张裂在生长边界易形成海岭、裂谷,如大西洋海岭等。2.垂直运动(1)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2)影响与应用:垂直运动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平原等地貌,如华山、泰山、庐山、汾河谷地、渭河谷地。再如,台湾海峡是地壳下陷、海水入侵而形成的,故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青藏高原是地壳上升而形成的,故保留有海洋生物化石。【误区点拨台】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同时存在的,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对点演练1】(2012·四川文综)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故选A。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该题强调的是“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不涉及山脚下等其他地方,故不会有该诗句描述的景观错误B项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日出景观好正确C项从图中看出该山非常陡,不适宜开垦梯田错误D项山顶为山地针叶林,不会有桑园错误考点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问题导引】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有什么区别?2.影响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3.你知道溶洞里的石钟乳、石芽、石柱的形成条件吗?4.你能说出冲积扇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吗?理解主要的外力作用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风力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水、生物等风典型地貌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等风蚀地貌——风蚀蘑菇、戈壁、雅丹地貌等;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堆积等主要分布地区普遍,地球表层干旱荒漠地区2.流水地貌(1)侵蚀地貌:流水侵蚀一方面使谷地、河床加宽,形成“V”型谷,如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另一方面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面。此外,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区易遭受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2)堆积地貌:在出山口处,水的流速变慢,颗粒大、比重大的泥沙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形成扇状的地貌,即冲积扇;在河流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3.冰川地貌与海岸地貌施力物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冰川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碛地貌,如波德平原海浪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沙滩【师生互动】不同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拓展延伸】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高纬地区多冰川作用,多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水侵蚀地貌和沙滩等海水堆积地貌。(5)石灰岩分布地区以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为主;裸露地表的岩石首先受到外力的风化作用。【对点演练2】(2013·福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沿某纬线各主要外力作用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作用力依次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2)为改善生态环境,各区域采取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A.a地植树造林,发展林业B.b地退耕还林、还草C.c地扩大种植业面积,建设商品蔬菜基地D.d地增加水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解析】(1)选C,(2)选B。第(1)题,根据距海远近不同并结合图示,可判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作用力依次是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第(2)题,b地风力侵蚀严重,需退耕还林、还草。考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问题导引】1.沉积岩与变质岩各有什么特点?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怎样判断岩浆和岩浆岩?请说出你的方法。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要把握两点:1.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熟悉物质循环。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重熔再生作用岩浆(2)掌握判读方法。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②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其作用是重熔再生。③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对点演练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Ⅰ、Ⅱ、Ⅲ与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Ⅰ——沉积岩B.Ⅱ——岩浆岩C.Ⅲ——变质岩D.Ⅰ——变质岩(2)图中箭头体现岩石圈诞生与消亡的是()A.①②B.③②C.⑤④D.⑤⑥【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过程。【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中熔融环境、变质环境、沉积环境可以推断,Ⅰ表示岩浆岩、Ⅱ表示沉积岩、Ⅲ表示变质岩。第(2)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可知①表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②表示重熔再生、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⑥代表外力作用,岩石圈诞生是指岩浆岩的生成(岩浆活动③),岩石圈消亡是指各类岩石变成岩浆的过程(重熔再生②就是其中一种消亡的过程),故选B。【变式备选】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种类,①~⑤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2)题。(1)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甲B.乙C.丙D.丁(2)能代表石灰岩形成及其转化为大理岩的过程是()A.①——甲——③——乙B.①——甲——④——丙C.①——丁——④——丙D.③——乙——④——丙【解析】(1)选B,(2)选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喷出型岩浆岩、乙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丁是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是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故选B。第(2)题,根据箭头的指向可判断,①为冷却凝固,②为风化、侵蚀,③为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④为变质作用,⑤为重熔再生;而石灰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大理岩是石灰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故选D。【拓展延伸】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环境及过程的方法(1)根据地层性质。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为湿热环境;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2)根据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减少。(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地层状态推知的地理环境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甚至颠倒地层出现缺失原因可能有:①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②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地层状态推知的地理环境上下两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其上覆盖有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围岩形成之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读图技巧】地貌景观图的判读【典例】读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读图明确该图为火山喷发,矿物来源于岩浆,联系岩浆明确软流层的位置——上地幔。(2)抓住“表层”和“转化”两个关键词,不要忽略“地球表层”而错选变质岩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喷发物应该形成喷出岩。【答案】(1)D(2)C景观图在命题背景中,可以增加材料的感性信息,让学生直观体验命题背景的思维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利于引导学生从景观图中直接获得的“是什么”“怎样形成”“还有什么”的线索中,激发学生对“为什么”的探求欲望,成为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此类题目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结合上面例题分析如下:1.明图仔细观察,明确景观图所表示的地理因素或要说明的地理现象,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如2011年北京文综1题“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要明确是海边的岩石。再如2008年江苏1题,“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和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要结合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6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