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关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教科室关于课程的认识1、课程是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等)2、课程是经验(认为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程)3、课程是活动(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学生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注意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比较表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课程性质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点奠定基础。课程性质数学: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课程性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性质英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课程目标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陈述课程标准大体上按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来陈述,确定相应的学习水平,规范适当的行为动词,旨在保证国家课程标准既具一定的严肃性,又具有一定的清晰度。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划分三个维度学习水平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模仿独立操作迁移过程与方法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领悟两个维度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关于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关于体验性学习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第二:重视直接经验。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把间接经验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教学的思考基于新课标所反映的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关注全面发展强调科学与人文整合回归生活世界,寻求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注重课程整合,采取综合取向倡导师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采取创生取向完善、优化评价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关于教学的思考1、学科课堂教学2、评价3、选修Ⅱ课程设置1、关于学科课堂教学:应用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是在缄默知识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以核心问题为载体,促进学生体验中的学习,实现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教学活动规范形式。1、关于学科课堂教学:应用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出示问题交流合作营造情境进入情境领会问题引导定向适当协助独立操作诱导反思反思归纳理解接受检验评价反馈改进尝试运用修正内化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提出问题)活动(问题解决)提升(归纳提升)运用(运用反馈)提升讲解与研究性学习精神吻合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高考吻合:(关于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对实践能力的考查:是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对创新意识的考查: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应用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2、关于评价:实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定量评价:所有学科以分数计入学生总分。定性评价:对学生的长处、进步、潜能等进行描述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选修Ⅱ课程设置切实利用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地课程自主权,力图使每位学生成功、使学校教育卓越。学校情况分析:成都十二中地处成都市一环路旁、府南河畔,与四川大学一墙之隔,与望江公园相邻,处于浓厚的人文、科技、历史的环境之中。学校作为百年名校,具有鲜明的教育科研、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以四川大学为依托,拥有非常丰富的师资及教育资源。选修Ⅱ课程设置高一上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成为心理强大、具有幸福感的人。单元:学习心理;人际关系与情绪调适;青春期心理;人生规划。选修Ⅱ课程设置高一、高二、高三:田径技能课程游泳技能课程健美操特长课程艺术体操特长课程选修Ⅱ课程设置《婉约诗词欣赏》《数学与社会》《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学法指导》《国际组织初识》《核能初探》《化学人生》《生命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信念为了工作高贵、为了学术尊严而不懈努力
本文标题: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