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所有概念性知识汇总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高中物理知识汇总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⑵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⑶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Ⅱ⑴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⑵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3.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⑵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速率Ⅱ⑴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⑵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⑶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⑷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⑸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5.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⑴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V=x/t⑵由V=x/t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⑶如果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⑷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6.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⑴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⑵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⑶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⑷可以用公式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7.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Ⅱ⑴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⑵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t=vo+atx=vot+1/2at2vt2-vo2=2ax⑷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⑸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即a=k,可从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直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⑺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⑻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⑼公式:Vt=gth=1/2gt2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9.力学单位制⑴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①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②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③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④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国际符号A⑤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国际符号mol⑥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国际符号K⑦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符号cd⑵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①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②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③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10.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Ⅱ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⑵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⑶按力的性质分,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⑷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⑸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⑹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⑺平行四边行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⑼合力可以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分力.11.重力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Ⅰ⑴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G=mg(g=9.8N/Kg)⑵不考虑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⑶重力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⑷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⑸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F=KX(在弹性限度内)12.静摩擦滑动摩擦摩擦力动摩擦因数Ⅰ⑴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他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⑵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⑷产生摩擦力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④两接触面不光滑⑸一般说来,静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来求解,滑动摩擦力根据F=ma求解.1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Ⅰ⑴共点力: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⑵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合x=0和F合y=0)。⑷如果一个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第N个力与其他(N-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4.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⑴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⑵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⑶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不变,惯性不变。⑷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ma。⑸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4-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15.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对力比较项目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同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可以求合力,且合力一定为零不可以求合力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平衡两个力的效果分别表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16.超重与失重⑴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F=m(g+a)⑵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F=m(g-a)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⑷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17.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18.能源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⑴非再生能源:不能再次产生,也不可能重复使用的⑵能量耗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有些能量转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人类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⑶能量虽然可以转化和转移,但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19.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实验、探究)Ⅱ⑴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m不变,研究a与F之间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⑵数据分析上作a-F图象和a-图象⑶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F合=ma13.功和功率Ⅱ⑴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力的方向上的位移⑵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⑶功是标量,单位:J;⑷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⑸功率概念:P=W/t=FV(F与V方向相同)单位:瓦特(W)⑹理解:平均功率P=W/t=F瞬时功率P=FV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⑻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14.重力势能Ⅱ⑴概念:重力势能EP=mgh重力做功WG=mg(h1-h2)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mgh2-mgh1WG=-△Ep⑵理解: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②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③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④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⑶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⑷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⑸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⑹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15.弹性势能Ⅰ⑴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⑵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16.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Ⅱ恒力功与位移成正比,选择初速度为零,实验中要得出的结论为W∝V2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6-17.动能动能定理Ⅱ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⑵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⑶动能定理: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W=mv22-mv12⑷表达式:EK=mv218.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⑴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⑵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所有概念性知识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9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