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二级结论
第1页高中物理“二级结论”的特征及应用举例物理解题活动中一种司空见惯的情况是,题目解完了,方法的功能也随之结束。事实上,一个问题一旦解决,无数新的问题就会取而代之。于是,客观情况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前一问题的方法是否也能用来解决后继问题,前一问题的结论能否成为一个解决其它问题的“二级结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解决问题的物理方法很多,有的依赖于该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有的则触及物理问题的本质规律。因而有的解法很难作推广,充其量只是平凡的推广;只有那一些抓住物理本质规律的方法才能提供推广的途径。便于推广的物理方法常常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由于抓住了物理问题的实质而显得特别简单、明了、直截了当;第二、由于显示了物理问题的一般性,尽管步骤上不是最简单的,但对题目中的特殊条件的依赖是最少的,常常是非实质的。在依照这两条特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积累一些物理解题中的重要二级结论,结合数学知识,分析物理情景,可使解题简单快捷。一、问题示例及结论准备2004年高考理综题15如下: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环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B、t1t2t3C、t3t1t2D、t1=t2=t3评析:该高考试题可认为来源于一道日常习题的改编。原题为:如图,O、A、B、C、D在同一圆上,OA、OB、OC、OD是四条光滑的弦,一小物体由静止在O点开始下滑到A、B、C、D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tD,则()A、tDtCtBtAB、tAtBtCtDC、tA=tB=tC=tDD、无法确定原题可以怎么解呢?从最高点O出发作一条任意的弦OF,设圆周最低点为点E,则直径所对的圆周角∠OFE=90°。物体由O滑至F时,cosga,cos2ROFS22cos2121tgat,从而gRt4。可以看出,运动的时间与无关,即与取哪一条弦无关,应选C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二级结论:“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物体从顶点开始无初速地沿不同弦滑到圆周上所用时间都相等。”对于这样一个二级结论,我们把它和2004年高考理综题15作个比较,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第2页性,则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取一条过最低点的任意弦,求出的时间为一定值,从而t1=t2=t3,应选D项。二、二级结论在综合题中的应用[例一]一质点自倾角为的斜面上方定点O沿光滑斜槽OP从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为了使质点在最短时间内从O点到达斜面,则斜槽与竖直方面的夹角等于多少?[解析]参考二级结论:“在竖直内的圆周,物体从顶点开始无初速地沿不同弦滑到圆周上所用时间都相等。”该习题虽然没有出现圆周,但我们可以利用二级结论把圆构造出来。以过O点的竖直线上一点圆心,画过O点的圆,则从O点出发沿不同倾角由静止滑下的质点,到达圆周上不同点所需时间相等。显然,当所作的圆与斜面相切,设切点为P,则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即为所求。设与斜面相切的圆的圆心为O',过O点的竖直线与斜面交于点C,过O'P,则∠PO'C=,∠O'OP=∠O'PO=,所以2=,=2。[例二]在一竖直面内有一圆环(半径为r1,圆心为O1)及一点A(位于环外,且在O1的斜上方),如图所示。今有一质点自A点由静止出发沿一光滑斜面滑至环上,问此斜面应沿何方向架设才可使质点滑行的时间最短?[解析]过A点作一圆与已知圆外切,且使A点为该圆圆周上的最高点,则连接A点与切点的斜面即为所求。因为根据二级结论,从A点到自身所在圆周上各点时间都相等,设为t0,则从A点到切点的时间也为t0,而如果沿其他斜面到达左侧的圆环上,则质点需先穿过右上侧的圆,时间必然超过t0。作图方法如下:①有A点引竖直线MN;②在MN上A点的上方取一点P,使PA=r1;③连P、O1,作PO1的中垂线交MN于O2;④以O2为圆心,O2A为半径作一圆即为所求。从思维重组的角度来看,物理习题二级结论是一些物理解题方法与条件的有序组合,就像是建筑上的预制构件。这种思维组块,遇到合适的场合,可以原封不动地把它用上。教师在习题讲解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拓宽延伸,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一些常用的二级结论,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解题指导效果。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二级结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9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