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几幅插图探讨
1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几幅插图探讨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若干插图,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对其附带的简单结论,作出较为深入的讨论.关键词:高中物理插图探讨引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以下简称现行教材)几幅插图很值得我们思考,对它们的进一步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作一推敲。一、蛋碎瓦全?瓦碎蛋全?高一课本在学习《动量定理》时以《绪言》中图0-1“蛋碎瓦全?瓦碎蛋全?”实验作为一个具体应用动量定理的实例,如图1教师用铁锤迅速地砸到瓦片上,击碎了瓦片,并且铁锤速度在作用后为零。而放在海绵上的4个鸡蛋安然无恙,我们称为“瓦碎蛋全”。一般解释:由于铁锤和瓦之间作用时间很短,记作用时间为△t(10-2s数量级),对铁锤运用动量定理:△p=F·△t,F=△p/△t,由于作用时间很短,故F很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瓦片受到的作用与F等大反向,即=-F,也很大,对于瓦,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碎了,这是“瓦碎”的原因。而鸡蛋由于放在海绵上,缓冲的时间很长,产生的力小,故鸡蛋安然无恙。这是“蛋全”的原因。砖块质量对实验有影响吗?而且对于鸡蛋,在这里有两个过程:打击和缓冲过程,在哪个过程容易碎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人对本实验进行了进一步思考:(一)、打击过程:对瓦片,砖块,书本,蛋组成的系统研究,质量为M。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系统受力包括重力Mg,铁锤对系统作用力,以及海绵支持力FN(由于打击时间很短,海绵不发生形变),即FN=Mg由牛顿第二定律:Ma=+Mg-FN=,2系统加速度:a=对鸡蛋进行隔离,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鸡蛋受到重力mg,海绵支持力FN,系统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为F1,有:=很明显在打击过程中(△t时间内),鸡蛋受到的作用力是关于M的函数:形如(a0,c0均为常数),当,时函数取最大值,即时,取最小值(图4),由图象可知:区间上随M增加而减小;在区间上随M的增加而增加。考虑到实验中的很大,故区间,是减函数。所以打击时若把质量较大的砖块换成木块的话,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将会增大,可能会使“蛋碎”;在本实验中,为了保证“蛋全”,在不直接压碎蛋的情况下适当多放砖!而且容易得到:。(二)、缓冲过程:设缓冲时间为t(多次),明显△tt,而系统的动量变化量大小和铁锤的动量变化量大小是相等的。令,缓冲过程中减小,FN增大,平均作用力。综上所述:在打击和缓冲过程中,鸡蛋的受力分别为和,且,又随M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打击过程蛋不碎的话就不会碎;在允许的范围内,3砖的质量越大,蛋越不易碎。二、关于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作为高考热点不断在各种参考资料上出现,但很多资料在画示意图时容易犯一个错误,把回旋加速器中的带电粒子的半径增量画成等间距。现行教材第二册第十六章第六节中关于回旋加速器的插图很标准,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带电粒子半径增量引起的间距越来越小(如图5所示),使得引起误会。现作证明:在极板的中间粒子源发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被极板缝隙间电场加速,加速过程电场力对粒子所做的功为W,从而以速率v0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以后每次由极板A进入极板或从进入A,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作的功为2W。由动能定理得:W=mv02-0——(1)2=mv12-mv022=mv22-mv12………2=mvn2-mvn-12,将以上各式相加整理得:Vn=——(2)由(1)式得:V0=代入(2)式得:Vn=V0——(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4R=。由于m、q、B为定值,所以R∝V,根据(3)式得Rn=(R0为V0对应的半径)△R=Rn–Rn-1=(-)R0——(4)由(4)式可知:回旋加速器中的粒子半径增量△R不均匀,并随着粒子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当R→∞时,△R→0。从以上的证明中可知,当带电粒子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粒子轨道几乎重合,这也便成了粒子的能量仅能达到20MeV的另一个理由了。三、关于电磁场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关系现行教材在《电磁场》一节中有一幅反映电磁场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关系(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教学插图(图6)。我们知道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方向可以通过楞次定律来判断,那么变化的电场产生的磁场方向怎样判断?众所周知,电磁场是一个统一体,在电磁波传播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根据玻印亭矢量(能流密度矢量)与电磁场的关系S=E*H=1/u0)E*B就可以知道空间某一点的能流密度矢量的方向与该点的电场、磁场方向成右手螺旋系。因此,在已知S、E、B三矢量中任二者的方(向时,就能判断出另一矢量的方向。在一般电路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能流密度矢量S的方向。(如图7)5在一般的简单电路中,电路周围的电场方向如图8所示,根据电流的方向可以很容易得到电路周围磁场的方向,然后就可以根据上述关系判断出能流密度矢量的方向(如图9所示)。即能量传播的方向:能量从电源传出,几乎是平行地沿着电路传播,很少被低电阻的导线所吸收,而最后汇聚到了消耗电能的电阻上,这与实际的情况是相符的,也说明了在电路中,能量实际上是通过电磁场来传播的。然后我们再回到图6,从电流和电场方向可知正在给电容器充电,两极板间的电场正在加强,即电场能正在增大,由此可知电场周围的能流密度矢量S的方向是指向电场内部的,正如图9中的电阻一样。这样就可以根据上述的S、E、B三矢量方向的关系推出电场周围的磁场方向应该是逆时针方向的(从上方俯视),如图10所示。因此课本上的插图(如图6)中的磁场方向是错误的。(同样可以分析得到:电容器在放电时的电场和磁场方向)四、关于光干涉图样与水波干涉图样的关系现行教材第三册第二十章第一节关于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有一插图(如图11所示)与第二册第十章第六节关于水波的干涉图样的插图(如图12所示)相比,同样是干涉图样,干涉的原理相同,但为什么形状却截然不同?是否有矛盾?自然引起我们的思考。水波是一种机械波,是介质中各质点的实体振动,它的全貌能在整个传播区域反映出来,所以其干涉图样反映的是水波在整个干涉区域的干涉现象。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尽管双缝干涉现象也能出现在双缝后的整个区域,但如果不放光屏,其干涉现象根本观察不到,只有在双缝后面的某一位置放上光屏时,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光的干涉图样,所以我们看到的光的干涉图样只反映了整个区域的某一截面的干涉现象。如果在光的干涉区域的许多位置放上许多光屏,获得不同位置的干涉图样,然后用一水平面6去截它们,可以想象这张无法获得的光的干涉图样将和水波的干涉图样相同。五、关于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现行教材第三册第二十章第一节关于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的干涉条纹有一插图(如图13所示),同时有一段描述:如果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平面不平,那么被检查平面究竟是凹是凸?又怎样判别呢?设有三束同一单色光1、2、3入射到如图14所示(薄片垫在右边)的劈面,在样板的下表面和被检查平面的上表面发生反射,上表面的反射光线和下表面的反射光线的光程差ΔS如满足:ΔS=2n·出现亮条纹ΔS=(2n+1)·出现暗条纹且同一干涉条纹对应同一劈面厚度,即同一空气层厚度(如图14所示干涉条纹A、B、C对应光线1、2、3入射处的空气厚度)。现在B条纹出现向左边弯曲(如D位置),说明2光线产生干涉条纹B需要的光程差在较薄的空气层出现,即D条纹处所需的光程差不够B条纹所要求的,所以被检查平面只有向下凹才能增大光程差,满足B条纹所需要的光程差,所以D处所对应的被检查平面下凹。同理推断:D部分向右弯曲,对应的被检查平面向上凸。如果薄片垫在左边,那么当出现如图13所示的干涉条纹时,可说明被检查的平面有向上凸起的地方。六、反射所引起的自然光偏振现行教材第三册第二十章第四节,有插图(图15)所示来反映由于反射而引起的自然光的偏振。并有文字说明: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的入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入射光之间的夹角正好是90,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的,并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是否是这样呢?7自然光的电矢量可以分为s,p分量,s为与入射面垂直方向,p为与入射面平行方向,当自然光入射到界面上时,记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用,,表示此时s,p分量的振幅,的反射率为,,透射率为,。且有,。如果,即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时,,代入折射定律,即有:,此时,由于,趋于无穷大而使=0,很明显,反射光当中已经没有p分量只有s分量,是线偏振光;代入表达式,。由于,,代入,因为,所以。透射光即折射光既有p分量,又有s分量,是部分偏振光,只是比较接近偏振光,但不是线偏振光,课本上的描述欠妥当。课本中所谓入射角合适,入射光与折射光成,意为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8以上这些只是本人对几幅插图的看法,水平有限。希望和大家交流探讨,更加有效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促进教学。当然,我们说过程和结果具有同等的地位,并不是说,对在所有的探究活动中,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完全均等的地位。这种同等的地位是总体而言的。完全有可能对某一个探究活动来说,知识的地位显得特别地重要;而对于另一些探究活动说,探究过程的地位更为突出。例如:探究安培力和洛仑兹力做功的情况,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对比探究,我们最终是要学生得出洛仑兹力对电荷是永远不做功的,而安培力是可以对金属导体做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教学设计中,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利用DIS测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以及对应的受力最后得到一个a-F图像,整个探究实验的目的是得出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实验过程中有不少情况是得到的a-F图像不经过原点的,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是简单探究其不经过原点的原因,以及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一味纠缠于此,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影响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效果。结论:探究性教学应以学生发展水平为基础对科学探究过程进行优化和模拟。对中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应以指导性探究为主,辅以开放性的探究,在学生探究前和探究过程中,决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探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是同样重要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掌握了较多的知识的基础上才会出现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有个大的提高。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几幅插图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9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