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注重课本例题和习题的伸和扩展
用心爱心专心1注重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引伸和扩展物理教师有一种看法,物理课本容易,高考试题难,仅做物理课本上的习题不能满足高考的要求。于是乎,扩充大量的习题,购买许多的复习资料,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笔者在教学中感到,那种脱离课本,大量补充习题的做法是事倍功半的。紧紧抓住课本,注重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引伸和扩展,用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则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改变题设条件,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在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见高中《物理》(必修)p106]中,有一例题: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045角的力NF20推一个箱子,使箱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ms10,如图1所示,求推力所做的功。FF图1解:据功的公式aFsWcos,所以JJFsW20104.171.0102045cos此题直接应用功的公式计算,比较简单。引伸:设此物体质量kgm5,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求推力做的功FW、摩擦力做的功fW和合外力做的功W。开始我只问求推力做的功,提问时有的同学回答先求合外力,再用FsW求功。经提示,大部分同学知道这样求的不是推力做的功,推力做的功不变,此时我总结:求功一定要搞清楚的是哪个力做的功。解:JaFsWF2104.1cosJJsFmgNWSf6310)71.0208.95(1.0)45sin(0JJsaFmgaFsFW7710)]71.0208.95(1.071.020[)]sin(cos[合以上可以看出fF,即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因此,求合外力的功可以先用力的合成求合外力,然后根据功的公式去求;也可以先求各个分力的功,再用代数和求出总功即合外力做的功。这一引伸既强调了求功要注意求哪个力的功,又引出了求合力的功的两种方法,并用心爱心专心2为以后讲动能定理打下基础。2增加设问,使学生把前后知识连贯起来课本上的例题,往往针对本节所讲的概念和规律而设问的,着重本节所讲的解题方法的应用,我们扩展一下,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在“功率”一节(p109)中有例题一艘轮船以最大速度航行时,所受的阻力为N7102.1,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等于kW5107.1,轮船的最大航行速度是多少hkm/?解:当轮船达最大航行速度时,为匀速运动,阻牵fF据功率公式vFPv,有阻输出牵输出fPFPvm扩展:设这艘轮船的质量为kg7101,求当它的航行速度为2mv、3mv和4mv时,它的加速度为多大?解:据vPF,当v小时,牵F大,加速度大。vPF牵;又mafF阻牵所以mfvvmfvPam阻阻)1(当2mvv时,2277/2.1/101102.1smsmmfa阻当3mvv时,2/4.22smmfa阻当4mvv时,2/5.33smmfa阻这样既巩固了公式FvP的应用,又使学生理解轮船(或其它交通工具)在加速过程中随速度的增加,加速度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把功率与牛顿第二定律联系起来。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解物理问题的能力必修本.p293第18题: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1.0N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hkmsmsm/50/14/102.110107.1735用心爱心专心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0.2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0N的力,再过s0.2将力的方向再换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虽然不变,方向却每过s0.2变换一次。求经过半分钟物体的位移。此题作为学生作业,他们的解法是解:252.00.1msmFas0.2位移:mmats100.2521212211半分钟含有s0.2的个数为150.230nmmnss15010151在讲评时我指出,这种解法虽然正确,但不太严密,应该这样解:第二个s0.2的位移为mmaatavs1052)0.25(2)(22222半分钟内含2172230个“周期”(s4为1个周期)。所以mms150)10720(如果要求s29的位移,则应7429余1最后s1的位移为mmsmmas5.142)5.2720(5.21212如果要求s30的位移,则8431差1差的s1的位移为:mmsma5.157)5.2820(5.21212或者7431余3最后s3中前s2位移为,100.2212ma后s1的位移为5.7]15211)25[(2122matvtsmmms5.157)5.710.720(用心爱心专心4如用学生解法,有可能误解为15231余1ms5.1525.21510另外此题可用图象法解。解:分别作出tF、ta及tv图,如图2、3、4所示。从图中看出,虽然F和a时正时负,但v始终是正的,即物体朝一个方向一直运动。F/N1.00246283032t/s-1.0图2a/ms-25.00246283032t/s-5.0图31/msv1002462829303132t/s图4根据在tv图象中位移由“面积”表示的思想,每一个周期物体位移为mm20)41021(到28s为7个周期,,14072028mmss29为mmss5.14251212829mmssmmss5.1571)510(211501030312830通过多种解法,使学生对题设的物理情境更加明晰,对公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的优点也比较明确。4多题一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用心爱心专心5对3中所列的习题,我们找出下列习题物理情境或解题方法与它类似。4.1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历时s1;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s1;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在此1分钟内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答案选D。[1988年高考第一(8)题]4.2本题所描述的电子的运动规律,与上两题相同。要使电子到达A板时获得最大动能,须使电子在B到A中一直加速,也就是电压U的半周期不小于电子从B到A所用的时间。此题答案为meUdf221(1985年高考最后一题)4.3仍如上图1,A、B是一对平行的金属板。在两板间加上一周期为T的交变电压U,A板的电势AU=0,B板的电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在0到T/2的时间内,0UUB(正的常数);在T/2到T的时间内,0UUB;在T到3T/2的时间内,0UUB;在3T/2到2T的时间内,0UUB,…….设电子的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A.若电子是在t=0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B板运动。B.若电子是在t=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C.若电子是在t=3T/8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最后打在B板上D.若电子是在t=T/2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用心爱心专心6答案为A、B(1994年高考第19题)以上三题皆为高考题,题中描述的运动情况与课本上题(3中所述)相同,解题方法类似。可见高考题与课本习题之间并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通过详讲、细讲课本习题,是可以走向通往大学之路的。5.改变习题程序,培养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课本在讲超重失重时所举例题如下(选修本27.p)。升降机以2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质量是kg60,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人站在升降机里的弹簧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是多少?解:人受重力G和升降机对它的支持力N,人与升降机具有共同的加速度a,对人:maGN所以NnmamgN618)5.08.9(60人对升降机的压力是N的反作用力,故体重计的示数为618N,比人的重量NN5888.960大,称为超重。扩展:当加速度向下时,,588548)5.08.9(60)(NNNagmN称为失重。当升降机与人自由落体时,视重为零,称为完全失重。变化:站在升降机里的体重计上质量为kg60的人。看到体重计的示数为618N,则升降机正在A.以2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B.以2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C.以25.0ms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D.以25.0ms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学生易选A而漏选D,原因何在?指出学生尚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物理过程有因果关系。一般来说,从因导果称为正向思维,学生比较习惯;从果推因为逆向思维。许多物理题的命题是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解题时用正向思维的过程,即从A、B、C、D四选项逐一从选项中提供的因,看能否得出题设的果。例如对D,加速度a是向上的,仍有N,mamg故超重。这就是说,我们讲习题不能象钳工师傅教徒弟那样,经验式的,我这样干,你看着我照着干就行,要教给他们解题思路、思维方法,进而上升为解题理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要刻苦地钻研,多看书,多看杂志,教师的书多才能使学生的书少。总而言之,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能脱离课本,不能远离课本。教师和同学要抓住课本不放,把课本用好、用活、用充分,用细、用实、用出成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注重课本例题和习题的伸和扩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9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