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运动学总结_复习题_教案
20202002)(2121vvtaSvvvattvSatvvtt导出 基本概念:矢量性:大小或方向的改变,即改变位移:矢量,从起始指向终点,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可以为零路程,标量,正能为正或0速度,位移改变的快慢加速度,速度改变的快慢一运动的图像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练习1.图2-12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二,图像的绘制(重点,追击问题)练习1,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图2-12v0tBv0tAv0tCx0tD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练习2.物体由A到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v2的关系为[]A.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v1>v2练习3A、B两车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B车在前,车速v2=10m/s;A车在后,车速72km/h,当A和B相距100m时,A车用恒定的加速度a减速,求:a=?A车与B车相遇时不相撞三,基本概念题练习4。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2.自由落体运动是()ABC.加速度为g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4、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描述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例2]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11.几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例8]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v2=10m/s,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可能小于4m/s2B.可能等于6m/s2C.一定等于6m/s2D.可能大于10m/s2四,图像分析题1、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v1、a1表示物体在0~t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2、a2表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B.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同C.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D.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4.图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D.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7.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8.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1()A.火箭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是40sB.火箭前40sC.燃料用完时,火箭离地高度是16000mD.火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2五,一般运动题【例题1】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24t-3t2(m),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第几秒末()A.2sB.4sC.6sD.8s18.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作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已知AB=4m,BC=6m,整个运动历时10s,求AB和BC运动的加速度六,追击问题1,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在一红灯处,绿灯时,两车同时启动,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0.5米每平方秒的速度加速,最大速度72km/h,求:两车相遇前的最远距离2,同一条铁轨上两辆火车,火车在前以36km每小时的速度匀速前进,客车在后以108km每小时的速度,当距货车300米时,客车发现货车并减速,加速度大小0,5米每平方秒。问:是否会撞上七,自由落体问题,有初速度的落体问题,[例3]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例6]A、B两球,A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同时将B球从地面以初速v0竖直上抛,两球沿同一竖直线运动.试求以下两种情况下,B球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①B球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②B球在下落过程中与A球相遇.【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A.2mB.2.5mC.2.9mD.3.5m2.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B.7sC.9sD.3s3.自由落体第5个0.5s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s()A.5B.9C.10D.254()A.1∶3∶5B.1∶4∶9C.1∶2∶3D.1∶(2-1)∶(3-2)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sB.1.5sC.2sD.(2-1)s6.在月球上甲的重力比乙的重力大10倍,甲从100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0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任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B.下落ls初,它们的速度不相等C.各自下落lm它们的速度相等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7.一个物体从高h处自由落下,其时间达到落地时间一半时,下落的高度为()A.21hB.41hC.81hD.121h8.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259,则塔顶高为()A.100mB.125mC.200mD.80m九,计算题[例7]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2,求:(1)刹车后3s末的速度;[例9]摩托车的最大车速vm=25m/s,要在t=2min内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追上在它前面s0=1000m处正以v=15m/s行驶的汽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起驶?。9.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板接触的时间为0.1s,则篮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10.位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半径为R的圆周逆时针运动了3/4周,它在开始运动时刻方向向北,则它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方向是指向_______,19、某同学在某砖墙前的高处水平抛出一石子,石子在空中运动的部分轨迹照片如图所示。从照片可看出石子恰好垂直打在一倾角为O37的斜坡上的A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20cm,抛出点到A点竖直方向刚好相距100块砖,求:(1)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石子水平抛出的速度v0。[例1]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3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6.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1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到1两点间距离s1=30mm,1与2两点间的距离s2=48mm,则在打1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1=______m/s图1-1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3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那么:图1-3求加速度!!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运动学总结_复习题_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0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