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彭恩胜胡振宇(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但是,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等因素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结合高校的特点,坚持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从而巩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因素;对策[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KS08)AnalysisofInfluence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ofIdeologicalSecurityinUniversityPengEn-ShengHuZhen-Yu(Jiang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Jiangxi330004)Abstract:ThesecurityofIdeologyinuniversityisanimportantpartofthesecurityofnationalideology,istheneedtoensurethesocialistdirectionofrunningcolleges,istheinherentdemandsofcultivatingqualifiedsocialisttalents.However,thefactorssuchasone-sidedunderstandingoftheideologicalwork,lowefficiencyofthepublicityandeducationofideology,thedigestionofmultipleideologicalandcultural,theerosionofthephenomenonofsocialanomiewhichinfluencesthesecurityofideologyinuniversity.Todotheideologicalworkwell,wemustformtheideologysafety-integrationwithcoordination,strengthentheideologysecuritytaskcohesionwithcatchingtheteam,enhanceideologicalworksafetyradiationwithgraspingposition,improvetheideologicalworksafetycontrolwithgraspingmechanism.Keywords:InUniversity;theSecurityofIdeology;InfluenceFactors;Countermeasure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这一重要论断既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其指明了方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素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全团结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它能够起到较强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作用,能够促使社会价值观、政治观趋于稳定。反之,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习近平同志在今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故然,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考量。而高校已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战场,是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新境界的主渠道。高校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者,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高校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关乎着旗帜、道路、国家的政治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高校是传道授业的基地,是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迫切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改革的内在需要。在高校,无论是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还是学术研究和思想宣传,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动摇。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行,经济全球化在趋势中翱翔、文化多元化在激荡中交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在这一时期,高校师生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不良观念的侵扰,能否把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观念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能否在高校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尚和情操,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高校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在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反对什么、警惕什么等原则问题上,必须举旗帜、指方向、亮底牌、点要害,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使命问题。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是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的基本命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它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判是与非、善与恶、真3与假、美与丑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防止“幼稚病”、“色盲症”、“软骨病”。但是,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师生在思想认识、观念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样性、独立性、多变性进一步突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红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能否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始终,关系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核心问题。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1.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迄今为止,虽然高校形成了以党委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仍有一些高校党委对于为什么要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还缺乏一种理性的认识,未能正确理解或处理好高校持续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关系,只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强化教学科研建设,而忽视了或弱化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部分二级学院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组织没有配置相应专职人员,没有配足专用资金。他们往往不愿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组织广大教师去探索“形而上”的真理,而宁肯去追求“形而下”的“实惠”,仅仅强调专业建设,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悬空化。部分教职工只关心自己的福利、个人的升迁,也只关心自己的兴趣,而很少关注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一些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存在偏见和误解,采取消极应付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边缘化。此外,少数高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仅仅是宣传部、团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事,而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在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导下,不同教育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很难形成教育合力。2.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不断优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庸化、僵化问题。“庸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根据现实需要引经据典,把意识形态中某些“语句”当作标签,随处乱贴。高校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或教学部门中有些工作者,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底,没有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能力,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内容上,只会唯书唯上,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把本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由于实用性强加于马克思主义,而本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而由于价值取向加以抛弃,为实用寻找理论依据。‘僵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将意识形态工作僵化为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枯燥的理想说教,体现为无处不见的‘假’、‘大’、‘空’话语说教方式。”[3]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长期以来,灌输法一直是被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采用的主要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增强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待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部分高校宣传教育工作者4则是只“备书”、只“备理论”,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忽视和解构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3.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当今世界是一个由互联网构筑的信息化世界,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和广泛性应用,不仅昭示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高校是意识形态交集的前沿阵地,必然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先进的与落后的、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舆论相互交集、相互交锋。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国内意识形态与国外意识形态、东方意识形态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并存的格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如西方宪政民主、意识形态虚假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都有自己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主张。但是,由于高校学生世界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辩证的批判眼光,因而在对待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态度上缺乏理性认识。同时,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高校一些学科领域和部分学者盲目迷信西方学术理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热衷于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现实,解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
本文标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