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读后感
论科学工作者的“三重责任”——读《怎样当一名科学家》有感《怎样当一名科学家》是一本有“分量”的好书。“分量”二字不在于书有多厚,相反,本书仅寥寥数十页纸,但却点出了科学工作者从业之要;“分量”二字不在于书中有多么复杂的公式推导,相反,本书通篇浅显易懂,但却明确了科学工作者从业之本;“分量”二字不在于书中有多么前沿的学术课题,相反,本书所述均是科学工作中不变的准则,却勾勒出了科学工作者从业之纲。而我认为本书所有内容的出发点都源自开篇引言中的“三重责任”。首先,对他人负责。科学是一项积累的事业,新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上。科学巨匠牛顿曾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无疑是伟人的自谦之词,但也是“对他人负责”这一真理的最好诠释。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轻则浪费其他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重则对他人的研究造成错误的引导,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他人负责”可以有三层内涵。一是对公司股东负责,药物研发投入巨大,而受益又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如果科研人员不能负责任地开展相关工作,则很有可能对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轻则影响项目进度,重则关乎项目成败。二是对同事负责,药物研发牵扯部门甚多,整个研发过程需要不同部门间密切配合,如果科研人员不能负责任地开展科研工作,则会对他人的相关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是对上游部门工作成果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下游部门工作开展的巨大误导。三是对受试者负责,药物研发离不开临床试验,而受试者作为临床试验的对象,在相关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谨遵各项法律和准则,充分保证受试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保证其知情权和隐私权,充分做到对受试者负责。其次,对自己负责。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学位、经费、职位、名誉的过分及不正当追求都会造成学术不端行为,这是对自身极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将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在科研立项、实施、评议或研究成果报告的任何环节中伪造、篡改、剽窃的行为”。“伪造”是指编造数据或科研成果,是最恶劣的不端行为;“篡改”是指在研究材料、设备或科研过程中做手脚、改动或删节研究数据或成果,具有不易被察觉的特点;“剽窃”是指擅自使用他人的研究思想、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或言语而未注明出处,其特点为不易产生直接损失,但是是对别人科研工作的巨大冒犯。2005年8月,由黄禹锡领导的首尔国立大学科研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克隆狗的论文,震惊科学界,但是次年1月即被确定具有严重的欺骗性,制造了科学界的巨大丑闻。此项丑闻断送了黄禹锡本人的科学生涯、造成了整个研究团队公信力崩塌,同时也使得整个克隆领域的科研进展受到严重挫折。为此,《科学》刊登的一篇重要评论明确指出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毫无疑问,诸如此类科学不端行为,是对自己科学研究生涯的巨大不负责任,也注定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最后,对社会负责。科学研究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规划;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有效揭示自然灾害成因以便制定最有效的应急方案;对流行病的研究可以对其传染原理进行剖析从而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对临床试验科学工作来讲,能否成功研制出有效的药物和疗法,更是关系整个人类的福祉。从另一个角度讲,绝大部分科学工作的经费来源是国家税收,如果不能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既是对纳税人的贡献巨大的浪费,也是对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巨大的亵渎。从理解自然中获得满足感是科研人员的动力,这种动力促使他们像树木一样扎根实验室,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科学成果的取得是一种个人胜利,可以使得其获得社会认可,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成就,可以为整个团队、企业、机构赢得荣誉与利益。但是,这种认可、成就、荣誉、利益都必须以责任为根、诚实为本、严谨为源。而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的“三重责任”就是最根本的基石。《怎样当一名科学家》概述了科学职业规范,解释了为什么坚持这些规范是不断取得科学进步所比不可少的。在以后的科学工作中,应时刻牢记科学守则,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对创新的尊重、对过程的追求,承担起科学的社会责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科学氛围。
本文标题:《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1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