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个体微小(10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3.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4.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5.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的原核生物。6.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7.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G+形成。8.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粒子对敏感菌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裂解,而在菌苔上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形状、边缘的透明圈,称为噬菌斑。9.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10.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11.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能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最终染成紫色,称革兰氏阳性细菌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G—。12.(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13.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14.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15.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內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每个细胞含一至数个。1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17.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显微镜下可见、形状较大的有机或无机的颗粒状构造。18.贮藏物: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有储存营养物。19.磁小体:存在于少数G—细菌趋磁细菌中,是一种纳米级、高纯度、高均匀度、有独特结构的链状单磁畴磁晶体,大小均匀、数目不等,为平行六面体、横截八面体,成分为Fe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包裹,无毒,一般排列成链,具导向功能。20.羧酶体:称羧化体,也称多角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体,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0nm)。羧酶体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膜(非单位膜)包围,厚约3.5nm,内含固定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自养型细菌固定CO2的部位。存在于化能自养的硫杆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和一些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中.21.气泡:是存在于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水生细菌中的泡囊状内含物,内里充满气体,内有数排柱形小空泡,外由2m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22.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23.核糖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少数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2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25.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装物质。糖被的有无、厚薄除与菌种的遗传性相关外,还与环境尤其是营养条件密切相关。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黏液层、菌胶团等数种。功能:保护作用、P2826.鞭毛(原核生物):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运动功能27.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28.性毛:构造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29.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30.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是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31.芽殖:是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3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33.裂殖: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34.放线菌:是一类呈丝状生长、菌落呈放射状、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35.营养菌丝: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36.气生菌丝:在营养菌丝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37.孢子丝:气生菌丝体成熟分化而成。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38.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蓝细菌与属于真核生物的藻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无叶绿体、无真细胞核、有70S核糖体以及细胞壁含肽聚糖等。39.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40.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41.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42.霉菌:丝状真菌,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试题结构的真菌。43.酵母菌: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44.生活史: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45.菌丝: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46.无性孢子: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47.有性孢子: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繁殖小体。48.子实体: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49.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50.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51.包膜:覆盖在核衣壳外的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52.噬菌体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53.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可反映三个重要特征参数,潜伏期和裂解期的长短,裂解期的大小。54.烈性噬菌体:是指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装配、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就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烈解死亡。55.溶源性: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56.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57.溶源性细菌:具有前噬菌体的细菌。58.溶源菌:温和噬菌体的宿主。59.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60.自发裂解: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尔也可恢复活动,进行大量的复制成为营养噬菌体核酸,并接着成熟为噬菌体粒子,引起宿主细胞裂解。61.诱发裂解:用某些适量的理化因子如紫外线、丝裂霉素C等处理溶源性细菌能导致原噬菌体活化,产一生具有感染力的噬菌体粒子,结果使整个细胞裂解并释放出大量噬菌体。62.亚病毒:只含核酸和蛋白质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整的病原体。63.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64.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65.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能量(一般以ATP形式存在)和还原力([H])的作用。66.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67.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68.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69.呼吸(有氧呼吸):呼吸是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的生物氧化方式。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又叫有氧呼吸。70.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71.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72.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代谢物并直接将高能代谢物中能量转移到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73.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成为光合磷酸化。74.Stickland反应:以一种氨基酸作氢供体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称为stickland反应。stickland反应的产能效率很低,每分子氨基酸仅产1个ATP。75.同步培养技术: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环境条件诱导法②机械筛选法76.同步生长:利用实验室技术控制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群体处于同一生长阶段,所有的细胞都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方式叫同步生长。77.典型生长曲线:定量研究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叫做微生物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微生物细胞接种到容积恒定的液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环境下,细胞就会由小变大,发生有规律的生长。若以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就可以绘出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这就是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78.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79.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代谢类似物,是指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似,可以与正常代谢途径中特定的酶发生竞争性反应,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的物质。80.质粒: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就是典型的质粒。质粒是一种独立存在于细胞内的复制子。81.移码突变:指诱变剂回事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82.染色体畸变:某些强烈理化因子,如电离辐射和烷化剂、亚硝酸等,除了能引起上述的点突变外,还会引起DNA分子的大损伤,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和倒位,也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83.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
本文标题: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2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