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文言文翻译攻略.
2017年高考语文攻略文言文阅读——翻译(主观题)基本要求基本原则翻译方法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导学目标考点透视【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首先,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④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帮助理解。要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三条原则——信,达,雅;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二、命题特点采用主观题型是对文言文综合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考查文言文真实阅读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直作为常考、必考内容。文言文翻译考查中,对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进行全面的考查。分值10分高考题示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⑴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⑵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⑶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都送给了他。(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有个叫陈苌的人,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江苏卷)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高考题示例:【参考答案】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导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3、掌握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①(保)留②对(应)③(更)换④(增)补⑤调(序)⑥删(除)[导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对、换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要求文言语句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词不离句,文从句顺。所谓意译,就是在无法直译的时候,如句子运用修辞格,可采用意译。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要求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信”“达”“雅”一、留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官职、器物、时间词语等,可照抄、保留下来,不翻译。例如:1、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德祜”为年号,“二年二月十九日”是时间词语,“右丞相枢密使”为官名,照抄下来,不翻译。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和氏璧”物名,不翻译。3、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督相”官名,“忠烈公”谥号不翻译,照抄下来。4、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卢陵”籍贯,“文天祥”人名,均照抄,不译。会稽山翻译: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越王勾践驻守在上。即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运用与之同义的一个合成词代替,来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例如:1、《书》曰:“谦受益,满招损。”“谦”,谦虚;“满”,自满、骄傲。2、然是说也,余犹疑之。“说”,说法;“疑”,怀疑。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火”,火把;“难”,困难;“奇”,奇异。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观”,观察;“得”,心得、收获。二、对得到。翻译: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计策未能确定,寻求一个的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未能三、换一、换词,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如:1、岁征民间“岁”应换成“年”。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而翁”、“汝”应换成“你的父亲”、“你”。二、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例如: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应换成“案件”。三、将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如:1、“何……为?”译成“……干什么呢?”2、“无乃……乎?”译成“恐怕……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父亲。翻译:朝廷的军队向北收复中原的时候,在家里祭祀的时候别忘记告诉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吧?责备你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结果不能够尽情享受那游玩的乐趣。译文:留换对对换换换换换换换对对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2、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译文②: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3、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歧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译文: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4、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①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②端州出产砚,前任太守借口进贡,全都索取几十倍的端砚送给权贵。包拯让做砚的人只做够上贡的数目,到任职期满,他自己没有带一个端砚回去。译文①:译文②: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5、召权知①开封府,迁右词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能欺。注:①权知:此处指调任某州知府。人们认为包拯一笑,比黄河水变清还难得一见。译文: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信”“达”“雅”①保留②对应③更换四、调一是将前置谓语后移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二是将后置定语前移例如:蚓无爪牙之利三是将前置宾语后移例如:沛公安在?四是将后面的介宾短语前移作状语例如:皆不可限以时月即调整句式。文言中有许多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①、死事之惨,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译文:A、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B、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文: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倒装句①、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词结构后置)译文:对于遭到风雨霜露饥寒跌倒而死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谁又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赃物(的污染)呢?五、删即删略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例如:1、夫战,勇气也。“夫”为发语词,不译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提宾标志)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3、顷之,烟焰张天。(补足音节)找出下列句子中翻译时需要删去的词语:六、补一是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成分。例如: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时在秦王后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威”。2、()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两人对话,主语全省略,这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威孟子二是在翻译时,补出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如:不治将益深。这是一个假设句,可补上“如果”。①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省略主语“成、虫”,且连续更换)译文:(成名)急忙(用手)扑它,(蟋蟀)钻入石缝中。(成名)用草杆撩拨,(蟋蟀)不出来;(成名)用竹筒装水灌它,(蟋蟀)才出来。翻译:②肃追于宇下。(省宾语“之”)译文:鲁肃追(他)到屋檐下。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省介词宾语“之”)译文: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缶。1、子曰:“贤哉,(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颜)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是贤人呀!(多么有贤德啊,颜回这个人。)(如果只有)一箪饭,一瓢水,身居陋巷之中。别人不堪忍受这种恶劣的环境,(但)颜回却不改变他的自得之乐(一直乐在其中)。颜回真是贤人呀!(多么有贤德啊,颜回这个人。)”翻译下面的语段2.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译为“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是愚蠢的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②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3、凡吏于土①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②,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③,使司④乎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盛怒而黜⑤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注:①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的。②民之役:老百姓的奴仆。③佣乎吏:雇佣官吏。④司:管理、治理。⑤黜:降职、罢官。这里指逐出。译文:凡是依靠土地生活的老百姓。分析:“民之食于土者”属定语后置句,定语“食于土者”应置于中心词“民”前。“食于土者”是介词结构作补语,译时提到动词前作状语。译文: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官吏。分析:“乎”属略去不译的虚词。分数“十一”要改为“十分之一”。译文:假使在家里雇佣一个佣人。分析:“向使”译为“假使”,“佣”译作“雇佣”,“夫”译作“佣人”。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译的方法1、解注——依据词语的解释进行翻译。例: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2、区别——依据语境进行翻译。例:(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原意为“凋谢”在此是“憔悴”意)朱颜。(2)、今操得荆州奄(原意“覆盖”在此“占有”意)有其地。比喻借代夸张互文合叙委婉用典3、转述——是用现代汉语习惯的词句来翻译文言修辞。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2、秋毫不敢有所近。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首先应合为“
本文标题:高考文言文翻译攻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3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