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陕北“土豆”文章字数:1289文章浏览数:180邢建海自己偏好的食物中,土豆,特别是陕北土豆,从小以来一直是我的钟爱,这对于我已经远远超出了美食的范畴,以至于影响到人生。我的父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山东淄博来到西安工作。六十年代末,为帮助地方建设,组织抽调父亲前往延安参与“延安面粉厂筹建工作”。那时的家里,除了操持家务的母亲和我们姊妹6人外,还有年逾古稀的奶奶,家里所有开销只能靠父亲一人承担。父亲一月五十几元的工资,要养活9口之家,日子过得就可想而知了。别说吃顿白米白面的“细粮”成为奢求,就是玉米面高粱面的“粗粮”也不能顿顿保证。长年累月这样的生计,一家人胃寒胃酸、营养不良成了常见病,母亲和我还同时得上了严重的贫血症。没有额外的食品补养,没有钱医治,硬熬死撑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母亲对于生活窘状一筹莫展又束手无策,近乎到了绝望的时候,父亲第一次从延安回来就给一家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那是满满一旅行包的土豆。因包老旧,父亲生怕路途有所闪失,就将已经缝好的拉链上又加固上了好多道麻绳,但等回到家时还是撑破了个口子,父亲为此心疼了好久。那时延安与西安的路程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快速便捷,来或去一趟的车程需要十多个小时,算上徒步的距离,父亲要花上足足一整天的时间,路途的颠簸和徒步的负重,可想而知。父亲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家人也别提有多高兴了。哥哥们很快解掉旅行包上的绳线,母亲二话没说,用瓦盆盛了一些土豆洗净放到了蒸笼里,一家人便开始津津乐道起有关土豆的事来。我眼都不眨地直盯着炉火上的蒸笼,双手紧握胸前,心里暗暗给炉火使着劲……终于到了可以揭笼的时间了,母亲端下笼盖,一团热腾腾的蒸汽,像我心情一般升腾而起。土豆有“紫白黄”几种不同颜色,我喜欢紫皮的,母亲先给我碗里拿了个大的。吃到嘴里有些烫,继而干面又润滑,以及土豆特有的纯香,就有了天下所有美食集于一身的满足感。从那以后,土豆——陕北土豆成为我生活中难忘的美好记忆。为了父亲和土豆,我最早学会写的汉字定格在了“土豆”二字。再后来,母亲又学会了做土豆饼、“洋芋叉叉”、烤土豆什么的,那土豆泥浇上蒜汁的美味别提有多爽了。我是信缘之人,时至今日,陕北与我的缘分还在接续、延长。不久前,一次陕北神木出差,闲暇里与人漫步沙丘荒野。一目间,不远处有一个“土豆”——不太大,有点蔫老,身上明显上下有两处横道细小的硬伤,整体亦近乎变为了不均匀的浅褐色。这无人居住的荒沙野地,哪来的这农作的东西?莫非应了母亲说的“土豆有寿”?出于好奇,或应是一种早已蕴含的情感,我不由自主上前试探着用足去触摸抚慰“土豆”那窘迫的身世和多舛的命运。这下可不得了了,那种质感的传递,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土豆”,竟是一块石头。我立刻俯下身捡起并将“她”捧入手心,贴在心口。缘是种多么奇妙又不可思议的现实存在呀!“土豆”,此时此地投入我的怀抱,融入我的世界,是否是在暗示、预示、昭示着什么?“她”此时此地与我相遇,托付我给予“她”新的生命,给予陕北特别的记忆。我心领神会,深谙什么才能赋予“她”生性与鲜活,存在与永恒!雪天的“雷锋帽”文章字数:1000文章浏览数:155曹锋下雪了,陕北的冬天那叫一个冷啊!风扯呼起来,雪花叫醒我记忆的细胞,忽然记起小时候大雪天里戴过的“雷锋帽”。那时候,一到冬天,一条条平日里欢腾的小河便在一夜间冻成了天然的溜冰场,孩子们玩得可起劲了。闹着,疯着,小脸蛋冻得通红。不忍心让我和弟弟受冷,母亲和父亲一合计,便在紧巴巴的经济状况下,挤出钱给我和弟弟各买了一顶崭新的“雷锋帽”。这顶雷锋帽真帅啊!方方正正造型,戴头上有棱有角;帽额正中别着主席像,别提多威风了!帽领帽檐拉下一绑,头部、脖子和小脸蛋都包裹得严严实实。每每放学吃完饭,我和弟弟便一道去河边溜冰。“雷锋帽”两个帽檐横着,两条绑带竖着,模仿七品芝麻官。兄弟俩面对面坐着,上下忽闪着帽檐,有节奏地伸脖子,扮鬼脸,其乐融融。好景不长,这么好的“雷锋帽”,竟让我亲手毁了。一次溜完冰,我和弟弟与邻居家二毛在家里玩“桃园三结义”,对着穿衣镜磕头作揖。为了更逼真,我翻出家里收藏的檀香点燃,别在穿衣镜边,在袅袅香火中念念有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神情愈发庄重。三结义后,胡乱洗漱罢,匆匆睡了,忘了还在燃烧的檀香。半夜里,忽然被浓烟呛醒。开灯一看,原来香火从穿衣镜边掉下来,落在“雷锋帽”上,崭新的帽子大半已烧掉,还冒着浓烟……母亲赶紧用水扑灭,棉帽已经烧成丑八怪模样。弟弟哭喊着踢打我,让我赔他的“雷锋帽”。我也气得大声嚎着,那谁赔我的宝贝帽子呢?母亲疼我,没有埋怨,只是打扫完遍地狼藉,让我们赶紧休息。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弟弟谁都没心思去玩,没有了“雷锋帽”,似乎溜冰都少了很多乐趣。作业写完了还不见母亲,便出门找。街面上冷冷清清,行人和树叶都似乎被寒风刮跑了。月亮挂上了东方,暗夜微弱的光线中,母亲孤零零的身影投射在墙角,她顶着寒风,轮着锤头,敲打石子。虎口震裂渗出的鲜血在月光下很是醒目。“妈,你怎么不回家?外面多冷!”“我砸石子挣点钱,给你俩买新棉帽。你们回去吧,外面冷。”终于,母亲起早贪黑半个月,给我们再次买回“雷锋帽”。放寒假了,父亲也进修归来,表扬我兄弟俩把“雷锋帽”保护得和新的一样。我和弟弟看着妈妈快要长好的虎口,默默地低下了头。抚摸着亮闪闪的主席像,我俩比以前更加珍惜“雷锋帽”了。母爱是阳光,时刻温暖着儿女。我们在母亲精心呵护下,度过了陕北一个又一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慢慢长大。诗韵弥漫气象开阔文章字数:1548文章浏览数:150陈忠实芳闻是省作协秘书长,亦是作家。在我印象中是一位事业型的又很有品行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女作家,长期在文化宣传部门工作,三十多年来业余进行着不懈的文学创作,已经出版过散文和报告文学集、诗集、长篇小说多部。这次集中阅读她的散文作品,对她整个作品的风貌得以观瞻,同时也了解了她成长成才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一个极其普通同样贫穷到连买一支铅笔都作难的山区农家,一个读书欲望十分强烈也很聪慧的乡村女孩,一个默默地承受着生活艰辛也自觉锤炼着自信自尊和文学品格的女性。我对芳闻几篇回忆求学和如饥似渴读书的散文感触甚深,以至情不自禁地为之动情,联系到我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往事。芳闻在被糟践成文化沙漠的“文革”时期,通过许多途径搜集到那么多古今书籍,对于一个乡村女孩来说是令人感动的。当时她广泛阅读获得的丰富而又繁杂,逐渐扩展了了解世界的视镜,这对于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女青年是具有脱胎换骨完成蜕变意义的事。她的目光已经从农家小院猪圈鸡舍里摆脱出来。她的思维也冲破了当时极左思想的愚弄和封闭落后的愚昧,与文明先进的文化进行对接。关于人生关于生命意义的人生坐标开始确立,逐渐完成了从一个山村女孩到一个具有人生理想追求的知识型女性的蜕变和升华。广泛的阅读奠定了她健康健全的心理形态,人类崇高的品格影响着陶冶着她的个性气质和品格修养。无疑,这种以文学书籍为主的博览,活泼了磨砺了她先天对文字敏感的那根神经,对生活对人生的享受和体验也就愈来愈灵敏,展示这种体验和感受的文学创作就成为自然的泉涌了。这样,永寿山区缺失了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挥锄抱柴禾做饭的农妇,却脱颖而出一位干练忠诚的文化宣传干部,兼着灼灼才华的女作家。阅读芳闻的散文,便感到一种诗意。这种诗性的气韵弥漫在几乎各类题材的篇章里。对亲情的心灵感应是温馨而又纯净的诗。即使艰难贫穷的屋院里,弥漫的依然是父爱母爱如诗般的温情,滋润着幼小的心灵,抵抗着也化解着极度穷困的生活对孩子的伤害。《阁楼》里父亲逝世后才发现的那一箱书籍,足以使人体味堪为伟大的父爱,当是高耸如山、深沉如潮。芳闻在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是中国乡村天灾人祸加害施虐的危难时期。她却总是能在艰难困苦的体验里透出一缕内蕴的人性人情的诗性的美,既体现在她读书生活里,也体现在筑泥为案的民办教师的工作中。《夏收时节》对关中大地小麦成熟收获季节气象的描绘,洋溢着关中大地古远的农耕文明的情致意蕴,给我以经久的回味与品尝。芳闻到省作协后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更富于诗意和哲思,视野也更开阔,历史文化气氛亦更浓郁。《秋日太白鸟道》,对秋日太白山二郎神水、三国古栈道、太白泼墨岩、瀑布烟岚等风物的诗化的描写,让人们足以领略“举目风光皆是诗”的太白山美景。《福地周至》穿透三千年的烟云,让周至福地道教文化的清泉汩汩流淌,洗濯今人的灵魂。《唐风赋》更显示出作家对诗赋的功力,大唐气象扑面而来。芳闻的散文细腻明快而不粘滞。细腻与明快很难协调,细腻往往害怕陷入粘滞。芳闻的细腻能够呈现出明快,既得之于文字功力,亦得之于审美情趣,更赖于个性气质的独特禀赋,所谓心性使然。较之其他文学形成,散文更直接地展示作家的思想倾向,审美倾向和完全个性化的心理形态,真正是心灵的独白。只有明快明媚的心灵世界,才可能在即使艰难的时世里捕捉到生活地域那一缕温馨,才可能感受到另一个心灵里动人的人道的脉搏,才可能对一镜明月一株青柳一树梨花一朵红梅发出如此富于质感、富于灵性的吟咏。自然,一个心底幽暗龌龊的灵魂,是很难作假作秀出明快和明媚的文字来。无须解析,这样的心理既无法感受亦无法喷涌这样的文字。这样,我可以对芳闻的印象来理解她的散文,反过来又可以以她的散文来加深了解芳闻本人,诠释互为可赖可靠。疼痛中奔跑文章字数:1412文章浏览数:166李星90后作家尚磊的长篇小说《空白》是陕西文学基金会2014年重点扶持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是西北政法大学学生。《空白》为其“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文风幽默,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贴近当代大学生活,受到青年读者们的青睐。小说从一个奇怪的梦开始:主人公苏潇默梦见自己的父亲出了车祸,急匆匆连鞋都没穿就跑了出去,看见父亲匍匐在地,地上一摊鲜血,周围围了很多人,却没有人上前救助。肇事司机并没有离开,而是以一种鄙夷的目光看着他,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苏潇默哭喊着让大家救救自己的父亲,没有人理会。他于是抱住了肇事司机的腿,请求他救救自己的父亲,结果这个人掏出手枪对着他的头就是一枪……小说中的这一幕虽然只是一个梦境,但仍看得人心惊胆战,难以平静。作者这样写,预示从农村底层来到城市的学生开始很难融于这个世界,城里人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对乡下人心存芥蒂和固执的偏见。而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孩子,一开始大多抱有美好的幻想,但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觉生活一地鸡毛,一切都是空的,就如同小说最后的那首诗:“我终于明白了,惊诧让我发现了曾经的追求,虽然没能用手去摸,但她已经彻彻底底属于我……幻象的背后藏匿着一个东西——那是真正的空白。”空白——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篇小说具有明显的网络小说特征:作者想象力丰富,语言富有特色而随意。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这篇小说真的在网上连载过。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写了这么一段话:“一个冗杂却反映了很多东西的大故事,一些现实却很难改变的事实。梦永远都是美好的,但是千万不要轻易翻开《周公解梦》。……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它笨拙,大度,泥沙俱下,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寥寥数语,算是对读者的一个交代吧。除了网络文学的特点外,这篇小说还具有“青春文学”的特征。“青春文学”的写作同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相比,既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又充满时代色彩、个性色彩和青春气息。作者的文章张扬个性,呼唤时代的真情,生动活泼地表现当代青年的生活、思想、情感,充分展示了青少年所特有的才智和激情,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小说凸显了作者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表达了新一代大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且充满了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青春叙事”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他们身上的优势和缺陷并存,且众说风云。作为“青春文学”的主题,“70后”、“80后”为主体,“90后”后来者居上,这些年“小荷渐露尖尖角”,咄咄逼人,当仁不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文化现象。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见证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力求通过写作定位自己在这个时代和世界的位置和感觉。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为契合了当代青年文化的特点并成为当下青年亚文化的领潮者。《空白》塑造了一批以苏潇默为代表的大学生形象
本文标题:陕西日报秦岭副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4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