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语文9月月考答案
1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年级9月月考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答案】1.C2.D3.B【解析】1.题中,C项错误在于:“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第七段:“中国饮食文化是……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可知此项错误。2.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由第四段可知:D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3.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B项错误在于,“只要……就……”关联词语错误,原文第五段中是“只有……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署:代理。)5.B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在集中分析难断之处。。本题能帮助断句的谓语动词如:召,擢,巡抚,设计。6.B(“以布政使的身份”错,原官是“按察使”。)7(1)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译出大意1分“便宜”“发”“赡”“乃”各1分)7(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译出大意1分“问”“阴”“廉”“任”各1分)参考译文: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2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8.①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②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③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④“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9.①“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②“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③“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10、(1)携来百侣曾游(2)到了颓圮的篱墙(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学而不思则罔(5)为变徵之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答案】1.答A得3分,答C得2分,答D得1分;答B.E不得分。2.①临危授命,办事利落:在花费紧缺的情况下,接受村主任让他弄化肥的任务,他立即搭车进城,三五天拉回一车尿素;在遭遇干旱时接受村主任让他找人帮村里打井的任务,3他立即进城不到两天就带回儿子的五万块钱。②热情大方,关心村里: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机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③有虚荣心,胸无城府:经常说自己儿子当大官,要坐儿子坐的小车回家;在回答村里人及媳妇们的问话等情节中显示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每点两分,答到其他特点,概括分析合理也可得分)3.①采用插叙。小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化肥,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②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即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对民生关切的人文情怀。③运用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答出三点即可。答出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示例:①从人名上看,“清”即“清风娃”他虽然出场不多,但他是小说主要讴歌的对象,以“清”为题,突出了“清风娃”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②从构思上看,以“清”为题,起统摄和贯穿全文的作用,小说情节的发展,几乎都与“清风娃”这个人物有关。③从人物形象上看,以“清”为题,彰显了人物的品格特点。“清”含清廉、清正等意,小说通过基德老汉烘托出“清风娃”的清廉公正等高尚品质。④从主题思想上看,以“清”为题,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小说旨在表达对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的颂扬和期盼。(每点两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小说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细微差别,D项,概括不够全面,除了证明自己没有吹牛外,还有虚荣的原因;B项,原因解释有误,是因为村委主任怪基德及其儿子没有帮助他解决化肥问题;E项,“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的话”说法错误,村委主任就信过一回。所以选AC。2.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表现了基德老汉有虚荣心;“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表现了基德老汉临危授命,办事利落的性格。以此类推即可。3.此题考查赏析小说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小说中具体的内容及语句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例如,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4明,故采用的是侧面衬托的手法。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故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例如,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是采用了插叙的手法。综合起来概括作答即可。4.解答此题,要了解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本题可从表现清风娃的形象特征、统领全文、突出小说以“清”为主的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等角度组织答案。12.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13.A(B项搭配不当,“领略”和“民居建筑”不能搭配;C项句式杂糅,可改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D项语序不当,“承认分歧”和“扩大共识”位置应该互换)14、【答案】A15、【答案】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解析】解说题首先要分析图案构形,此图案的主体构图要素是水滴、园和手(或河流),答题时注意由里到外的顺序,然后结合徽标的标题“国家节水标志”和主题,分析构图要素的寓意“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答题时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明通顺,条理清晰。16、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词是明确例句中隐性条件。如第一处画线句中的“默默无闻”与“坚守”照应,所以①处仿写的语句中的成语也应与“勤耕”照应。第二处画线句中的“加减乘除”是数学中的术语,因此②处的仿句也应是体现某一学科特点的内容。参考答案:①用汗水教官希望,孜孜不倦;(或: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用知识培育桃李,无怨无悔;用汗水浇灌花朵,无怨无悔;用心血滋润幼苗,无私奉献)②诗词曲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或: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五.写作(60分)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本文标题: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语文9月月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4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