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逐步深化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逐步深化,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作为支持我国“三农”的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同样经受巨大的合规风险考验。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就是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关于合规风险管理的最新理念和先进经验,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合规管理的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强农业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机制建设,提升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一、倡导主动合规,培养职责清晰、有效互动的合规文化一是树立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银行绩效考核应充分体现倡导合规风险管理的关系,建立合规问责机制,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自觉摈弃“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处罚”的旧的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合规、自觉合规、上下合规、内外合规的全面合规,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二是建立责任分明的合规文化。建立合规文化要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明确岗位职责。道德风险一直以来是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其长期存在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银行风险责任划分不明。对责任进行明确可以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防范和减少道德风险;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可以增强当事人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不作为”现象。要根据银行不同岗位设置的要求,制定银行的规章制度和不同岗位的操作手册,让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从事本职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强调有效互动的合规文化。通过合规与监管的有效互动,解决银行自身与监管者博弈、规避监管规定的问题。二、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或指定)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要建立合规部门或专(兼)职合规岗位,界定其功能和职责,独立于银行的经营活动。合规部门为履行其职责应有权获取必要的信息,银行其他部门和员工有给予密切合作的义务。合规部门有权独立调查银行内部可能违反合规政策的事件,对于调查所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或违规行为,合规部门可随时向上一级合规部门和所属机构高级管理层报告。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合规的“规”要在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有效地落实问责制,确保奖惩分明、违规必究。银行不仅要奖励好的道德行为和良好合规做法,还要惩罚不道德的行为和违规行为,并且将资源应用于好的控制系统、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尽职员工激励上,而不只是表面上的业绩激励。纠正“重经营业绩、轻内控管理”的绩效考核理念,确立内部控制优于业务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制度的前瞻性、全面性、合理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整章建制使内控制度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促进有效发展。加强合规教育培训。通过一定方式对所有员工和负责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合规培训,灌输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明确什么是鼓励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并把合规建设与个人荣辱观建设结合在一起,明荣耻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通过加强培训使其充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主要规章制度和其所在部门的全部规章制度,达到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规”了如指掌,“合规”成为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三、运用先进技术和工具,实现合规管理电子化随着IT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技术渗透各领域,合规管理的知识科技含量也在增大,内部互联网、信息库的采用等日趋广泛,应为合规部门的合规风险监测创造必要的条件,尽早将IT技术应用于合规风险管理,结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实际,设计合规风险管理监测指标,并引进多种手段和技术从事合规管理。同时,将银行内部每一个工作岗位、流程、环节的合规操作标准进行适当的量化,逐步建立、充实、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数据仓库,在业务系统处理数据的同时,合规管理系统已经实时判断该项操作是否符合合规标准,并及时形成合规报告。当系统支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资源可以得到节省,逐渐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现代化操作平台,实现合规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并根据法律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时维护。随着银行业改革的逐步完成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其中,防范操作风险是提高竞争力和公信度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从根源上治理操作风险,还有赖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加强内控,同时监管机构必须加强监管措施。记者牛娟娟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银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日前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当前要从源头把好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关口,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从源头抓起,从上游抓起,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加快建立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他进一步明确:“要严禁各种形式的拉存款行为,取缔各种存款中介。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与风险控制奖惩制度,在加强风险防控、审慎经营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保持对案件线索的敏感性,切实强化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严格执行重大风险事件和案件上报制度、立案移交制度。”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在将大量金融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同时,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银行业改革的逐步完成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其中,防范操作风险是提高竞争力和公信度的一项紧迫任务。”的确,自去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我国银行业贷款规模迅速扩张,巨量信贷资金对推动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及产能过剩等方面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而对这些风险的把握在于从源头上把好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关口,加快建立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来自工行的业内人士指出,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关联性,这些因素决定了操作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银行长期不懈的努力。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从以往经验看,操作风险引发的许多案件都具有高度重复性,属于“屡犯屡查,屡禁不止”类型,防范制度形同虚设,这就反映出操作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此外,由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及缺乏完善的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等原因存在,也使得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频发。尽管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制定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操作风险进行明确界定和分类,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流程来识别、评估、监测、控制操作风险,但目前还有部分银行未能从根本上落实这些要求,因此,难以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
本文标题: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逐步深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5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