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黄晋毕设开题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及压力监测系统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B141201-15学生姓名:黄晋指导教师:李秀人2015年3月1日1一、立题依据1、选题目的在现代工业现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动化发展,温湿度及压力监测系统在某些行业中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中型的仓库管理系统中,防潮、防霉、防腐、防爆是仓库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仓库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储备物资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湿度及压力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湿度表、毛发湿度表、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湿度及压力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减压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湿度及压力误差大,随机性大。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造价低廉、使用方便且测量准确的温湿度及压力测量仪。本课题即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设计实现温湿度及压力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采集各抽样点的温度值、湿度值和压力值,而且能够迅速处理,友好的将数据结果显示给用户,并储存结果以便以后的对比研究。2、选题的意义温湿度及压力监测系统无疑是当前单片机传感器技术发展中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日前有许多学者正在积极从事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如将某些类型的传感器进行适当组合而使之成为新的传感器,如用来测量流体压力和互异压力的组合传感器。又如,为了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小的粒度同时探测多种信号,微型数字式三端口传感器可以同时采用热敏元件、光敏元件和磁敏元件;这种组配方式的传感器不但能够输出模拟信号,而且还能够输出频率信号和数字信号。3、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温度测控系统研究国外对温湿度及压力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2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2)国内温度测控系统研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湿度及压力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等缺点。二、研究方案1、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是设计一个温湿度及压力监测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和A/D转换器对温湿度及压力信号进行测量。将测量的温度信号送到单片机中,单片机把检测的温湿度及压力同键盘设定的范围进行比较,如超限立刻报警并将温度值显示在显示器上。软件设计部分:利用keil编译环境进行单片机应用软件的编写、调试。最后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的仿真和功能验证。32、设计的方案方案如图1所示。图1系统方框图利用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直接将温湿度数据测出,压力通过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之后通过单片机程序控制温度的上、下限值,用外部电路产生显示和控制加热和降,来达到设计的要求。考虑使用温湿度传感器,结合单片机电路设计,采用一只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HS1101电容型湿度传感器,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之后进行转换,依次完成设计要求。3、可行性分析首先本人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上课的学习对基于单片机温控器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指导老师的辅导在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软件的调试,最后认为方案还是可行了。三、进度安排1--3周:调研、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查阅和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题目要求拟订方案,形成总体设计思想,撰写开题报告。44—7周:设计硬件电路,并在实验室中连接硬件线路。8—12周: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13—15周:软硬联调,模拟运行,完成系统的调试。16—19周:进行结果分析,并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四、参考文献[1]郭改枝,张鹏举.单片机控制液晶屏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4期:5-9.[2]何力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0:33-35.[3]路而红.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电子设计自动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27.[4]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7.[5]陈奎,高玉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徐州工程学院出版社,2012.[6]李建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8]陈杰,黄鸿.传感器监测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张红润,张亚凡,邓洪.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童师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朱清慧,张凤蕊.proteus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兰吉昌,51单片机应用设计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9.[13]程培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出版社,1999.[14]周荷琴,吴秀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5
本文标题:黄晋毕设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6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