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雾霾与中国经济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蓬勃发展,环境问题也愈见突出,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华东、华北等地区出现了最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迅速升级为“极度污染”、“危机级别”。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给中国“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警钟,“生态赤字”倒逼经济战略转型已刻不容缓。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工业化过程日益增长的资源能源需求,导致中国已经消耗的资源超过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中国正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态赤字”。霾(又称灰霾)指在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大量尘埃或烟屑浮游在空中,令能见度下降。霾有损健康,吸入过量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或烟屑会损害心肺功能,长远可能导致死亡。在一般情况,地面气温较半空为暖,因此空气会上升并在半空散开。但若上升的暖空气遇到逆温层的出现时,空气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积,就形成霾。2012年以来,我国爆发过几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恶劣的雾霾天气波及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地区,并且向江淮大部、汉江、江南中北部、贵州东北部、重庆东部及广东南部地区蔓延。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3公里。诸多问题的出现,让社会各界开始重视雾霾问题。雾霾已引发的连锁反应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干扰,交通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就对经济的影响而言,这些应急措施无异于一场罢工”,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是痛苦不堪的。”北京居民把污染的危害戏称为“北京咳”,上海环保局用卡通女孩大哭的形象通报恶劣空气质量。但经济学家说中国的雾霾不是玩笑。随着污染笼罩,中国为生产力下降和健康问题付出的代价正急剧上升。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近期公布的报告称,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不仅如此,各地区罹患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疾病的患者也在大幅增加。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侵害百姓机体健康,更严重侵蚀中国经济的健康。据相关监测数据,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比上年增长2.5%;原油消费量增长6.0%;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0.2%;电力消费量增长5.5%。在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污染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业喷涂污染占16.3%,城市扬尘污染占16%。这意味着,大自然所有的生态足迹恰恰是造成污染的源头,而只有从能源、消费、制度等层面入手,大力控制环境和生态污染,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健康发展。一是能源因素。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传统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造成环境质量急剧恶化。2013年1月15日中国科协组织召开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出现如此严重雾霾,最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其次是大气自净能力衰减。原本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后,在一定限度内,大气可通过本身的物理、化学反应,把污染物稀释和消化掉,使大气质量达标。“北京三面环山,每年有1/3时间,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也就是说,在1/3的气象条件下,北京非常容易形成重污染天。”“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王庚辰说。因此,未来生产方式能否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如何实现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及其对资源可再生能力提高的平衡,将是最关键因素。雾霾天气的数次来袭,也将中国的石油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中石化在否认祸首质疑之后,又将矛头指向了国家油品标准。2013年1月31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京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欧Ⅴ,但全国普遍为150ppm的欧Ⅲ,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2013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北京更是连续四次遭遇侵袭。而雾霾的形成和空气污染的加剧息息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是PM2.5颗粒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汽车尾气的污染物中,以含硫排放物为主,按照我国成品油排放标准,以硫含量来看,京Ⅴ标准硫含量要低于10ppm,国Ⅳ标准要低于50ppm,国Ⅲ标准要求低于150ppm。但据了解,除了北京使用了京Ⅴ标准汽柴油,上海、珠三角、江苏等地也实施了国Ⅳ标准油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油品实施的仍是国Ⅲ标准。而美国、欧洲实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分别是低于30ppm、10ppm。这意味着,北京油品质量与欧洲相当外,大部分地区(国Ⅲ)油品的硫含量确实是欧洲的15倍,是美国的5倍。在雾霾天气的压力之下,国家开始加快油品升级的脚步,要求自2013年起全国车用汽油需置换至国Ⅳ标准,过渡期至年底12月31日;而从2013年7月起国内流通的国标柴油需全部升级到国Ⅲ标准。从经济学上来说,雾霾是高污染GDP的代价,只不过,利益被汽车厂、石油厂、水泥厂、木材厂、煤电厂拿走,损失由大家共同承担。这是公地悲剧。污染是大家的,空气是大家的,而利益是个人的,得到利益之后可以移民获得好空气。一本万利,何乐不为?个体理性形成了全体非理性,如果没有税收、环境交易等方面的正确激励制度,污染GDP狂欢还将继续。二是消费因素。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人均收入与人均生态足迹有很密切的关系。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赤字更大,且增加更快,就是因为生产过程去物质化和消费过程高物质化并存的增长模式,使得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严重消耗了生态资源,因此,他们对于治理环境污染也有相对成熟的措施可供参考。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网站24小时发布。日本2012年2月24日首次公布了PM2.5标准设定之后日本全国的测定结果(2010年度)。该结果显示,在日本全国46个测量局中有34个测量局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省制定的标准。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发展导向由外需转向内需,消费型增长成为转型方向,中国的消费绝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但是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手段保护环境。提倡更加科学、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以降低能耗,是国家在理念和战略上应该大力引导的。三是政策因素。大气污染治理中每投入1元,对经济将造成怎样的影响?据来自环保系统内部的测算,1元的投入带来1.12元的GDP增长。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既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对企业不履行环保责任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因此,国家在环境监管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积极扶持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行和深化有效的减量化策略,包括制定完善资源真实成本定价体系,建立绿色核算与审计制度,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实现能源的梯度利用。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物排放,淘汰技术落后、能耗物高、严重污染环境且无市场前景的产业,大力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同时,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合理运用税收这个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总量。各地政府严禁地方保护主义,依法对各区域的工业废气、废物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排放进行监管,对施工企业及重工业企业进行约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制定规章,严格奖惩。有人乐观的认为,雾霾直接带来的经济增长也是有目共睹的,创造了中国约15%的GDP。然而,“雾霾经济”更直接导致中国直接损失19734亿元,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算。反思其果,经济的脚步在迈出去前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些对未来的担忧呢?
本文标题:雾霾与中国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8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