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师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龚亚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9-11-26乐山提纲1.英语教育理念问题2.教研与教学指导的问题3.目标笼统引起的问题4.教师培养与教师发展的问题问题1:英语教育理念的问题“英本主义”的英语教育理念英语国家为移民学生设计英语课程的理念,即使得学生尽快融入所在国家的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同化主义”的语言教育观点(assimilationistlanguageteaching)教学目标以英语为本族语者的能力水平为标准,教学内容以核心英、美文化为参照的常模,介绍英语为本族语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模拟英美人的行为举止。---“英本主义”(native-speakerism)(Holliday,2005)“英本主义”的英语教育理念语音教学目标---追求达到美国或英国英语的发音标准文化教学目标--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参照的常模,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社会文化能力---懂得英语国家的社交礼仪和禁忌,模仿英语国家人士的行为举止教学评价---以英语为母语者的能力水平为标准;在“真实世界”情境中使用教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是最理想的学习英语起始时间---越早越好“英本主义”的影响由于英语的强势地位,英语教育对于各国的影响已不仅是某种外语学习的作用。英语带来的是一系列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Pennycook,2001),可能使得英语学习者感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低人一等,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价值(Phillipson,1992)。使本地文化边缘化(Modiano,2001;Mckay,S.2003)。同时,这也使得英语学习者的文化属性与个人观点边缘化了(Kumaravadivelu,2003)。这就是Phillipson(1992)所说的“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linguisticimperialism)和“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Pennycook强调,知识是“interested”(1989)。我们永远要把教育的社会环境、政治和经济因素考虑进去。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教育理念使用英语的交流中,74%是在英语为非母语者之间发生的,而不是英语为非母语的人与英语为本族语人的交流(Graddol,2008)英语事实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不应以某种单一的文化(英语国家)为标准,地区性的俚语、习惯用法等与国际交往无关(House,1999;McKay,2003)不同民族和国家使用英语,已使英语本身发生了许多变化,各种用法和各国文化也影响着英语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世界英语”(WorldEnglish)和“世界各种英语”(WorldEnglishes)因此,在这种交往中,不应以英语国家文化为标准,地区性的俚语、习惯用法等与国际交往无关第三人称单数、时态的变化中国的文化元素,中国的表达方法第二语言使用者(secondlanguageuser)Cook(1999)根据前人有关双语、中介语言、语音和语法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应该从新的角度研究二语知识和能力。他认为二语使用者有着单语人所不具备的、双语语法思维系统,这两种系统同时存在,相互重叠(1999,2007),是“会使用两种语言的人所具有的复合的心智状态”这里的“第二语言使用者”并非指在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移民学生,而是除母语外也会使用另一种语言的人。这里的“第二语言”是顺序上的第二个,不是指学习的环境。重构英语教育理念实际上,目前日益增长的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全球交流的现状,正在挑战语言教育中单一文化、单一语言的传统定位(Kramsch&Whiteside,2008)。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英语教学不是中立的活动,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教师都会帮助学生构成一种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Peirce,1989)。重构目标观--“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英语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看法正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Candlin,1987;P.McKay,2003;Cook,2007;Cummins&Davison,2007;Magnan,2007)语言交流只是语言学习的一个目标,而非全部目标。学校英语教育分为“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Cook,1999,2007)课堂内在目标的重点在于语言教学作为教育活动使学生可能受益的诸多方面内在目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自身的素质,如培养学生用另外一种认知的方法思维,涉及的是智力和心灵以及思想的发展。学校教育目标目前的教材话题很少涉及比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只是学些简单问候语,别的表达方法很少学到。在访谈时问到初中学生喜欢用英语讨论什么话题,他们的回答有:学校生活、同学之间的交往、个人经历、谈论理想、如何处理和家长的关系、开心和悲伤的事情等等。归纳起来,包括有人际关系、生活模式、文化传统,内心世界以及社会问题等。同时,学生也表示喜欢一些有思想性内容的文章和历史、地理等。这类目标是以直接与学生个人和学校生活联系的内容,交流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并没有与学生课外生活类实用英语,即一般问路、打电话、看广告等有什么明确的联系(Cook,1999,p.197)。重构文化观----多元文化目标“课标”中有关文化意识的目标明确指出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只有一、两条是“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话题内容大都以英语国家文化模式为主,如社交礼仪,快餐食品,西方节日等等,或明或暗地把培养学习者与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往定为最终目标。不应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唯一文化教学目标,而是多元文化目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学生应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中国)的文化,理解其他国家文化。重构知识观—增加思维认知目标传统外语教学的“知识”主要是指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应将“学习策略”改为“思维认知”目标。其中包括认知能力,如观察、记忆、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评价、想象(Bloom,1956)以及创造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学习策略的教学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知识--学会生活、生存、交往、思想品质(well-being--mental&physical)吴本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科学的视角关注在外语教育中发展认知能力的问题。GarcíaandBaker(2007)在界定双语能力时,明确将认知能力、交际能力一道纳入双语能力的范围。Ortega(2008)提出了以“认知-互动型的二语习得观”(cognitive-interactionistSLAperspective)主导外语学习的主张。Byram(2008:121)将培养认知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文化目标(socio-culturalgoals)与学生个人和学校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交流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并没有与学生课外生活类实用英语,即一般问路、打电话、看广告等有什么明确的联系(Cook,1999,p.197)。社会文化目标包括人际关系、思维方法、生活模式、文化传统,生活态度、评判性思维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对于时事问题的认识等。比如,课堂内的目标可以是同学之间交流思想、情感,谈论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事情(Cook,2007)。社会文化目标设立“社会文化目标”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这类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城市和农村学生在认知上都容易理解;二是学生客人接触各种涉及学生思想和成长、个人情感、人际交往、做人处事等等话题,使学生“言之有物”,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思想和品质的教育目标。有助于教育公平和学生成长重构交流观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传统的观点认为,英语教育就是为了使学习者能用英语与人交流,而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所谓交流,就是与英美人交流。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们对于英语教学任务的看法过于狭窄(Candlin,1987,2001;Cook,1999;Kohonen,2001;Davison&Cummins,2007)重构交流观交流不限于与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流,而是与各国英语使用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文化属性和本地文化。同时学会如何理解不同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交流不限于以出国学习或工作为目的个人日常生活交往,而包括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交流。新的交流观是学生学会与其他使用英语的人交流,应该包括不同文化、思想情感、个人经验的交流。“交际的内容应该反映和支持将语言的学习与其他人类的生活经验结合”。(Breen&Candlin,1980)多元目标我国英语教育目标不仅要有语言运用的目标,还应有思维、认知、社会文化与思想情感目标,涉及的是学生内心思想、思维能力与情感世界、知识世界。通过英语学习实现这些目标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throughthelanguageuse)学习有关其他目标的内容,实现其他目标,而不是其他成分只是为了实现语言目标(forthelanguageuse)而设立。学习英语就有可能与学生的真实世界建立切实的联系,使得学习与思维培养和情感表达密切结合,这才是今后需要的交际能力。可研究的课题Hall,Cheng和Carlson(2006)研究人们学习英语时母语与英语这两种语法系统的思维状态和变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带来的困难。二语者的母语思维与外语是同时存在,相互交叉的。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应转到研究二语者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主张重构有关第二语言知识的理论。重新思考基础英语教育的目标、语言能力的内涵和相应的评价测试标准以及可能给外语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变革。问题2:教研与教学指导的问题教研教学指导的问题理论混乱-关键期假设-或完全否定国外理论小学开的课时不足以学好英语教学指导混乱,以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不讲语法课程改革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实施计划--宏观战略计划--如(operationalstrategies)运作计划教师承担了许多不该也无法承担的责任-培训几乎都是讲教师如何改变教学理念,而很少给教师实际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对国外理论的误读-关键期假设的10个问题关键期假设只是对于移民至英语国家的孩子在自然环境下学习英语的研究,并不适合我国这种缺乏语言浸入机会的外语学习语言环境。国外研究结果显示:1.每周接触一、两节英语课,孩子学习外语不会学得很好。2.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孩子学习外语的速度要慢,而更费力气。换句话说,在同样的时间内,中学生可以比小学生学得多(大概1年可以涵盖小学4年的内容)。3.孩子在脱离了母语环境下学习语言与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的困难是不相干的。4.移民儿童早学习第二语言的成果是以牺牲母语为代价的。对国外理论的误读--关键期的10个问题5.年龄小的孩子语音学习方面有优势,而年龄大的却在学习语法方面要强。6.电视节目和DVD等产品并不能替代真人和交互活动7.起始年级早的孩子在学校环境中与起始晚的孩子比较,经过几年的学习,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8.在口语测试中,年龄大的学习者比年龄小的学习者成绩更好。9.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大部分人仍然会有明显可辨别出的本地口音。10.年龄早晚并不会影响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程度。Marinova-Toddetal.,(2000),Fathman(1975,inSpolsky,1989,p.92),A.Mackey(2009)可研究的课题语言习得规律(build-insyllabus)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条件和环境中国儿童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和发展双语儿童的思维与发展与相互影响任务型与教学的本土化问题3:目标笼统引起的问题目标笼统引起的问题由于目标笼统试题命制者按自己的理解设计试题,教师只能从教材中推断教学目标设计试题时,话题的内容与范围、能力的要求等等,均由命题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决定。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时,由于缺乏明确教学目标的引导,又无从了解命题者所理解的测试目标,只能通过教材的内容来推断。结果难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
本文标题:龚亚夫讲座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8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