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
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美丽刚劲的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2、武皇出巡据史料记载,后周女皇武则天崇佛,生前曾多次带领文武百官到龙门礼佛。相传她曾捐出自己的20万贯脂粉钱,用其中的10万贯镌刻了闻名中外的卢舍那大佛;用另外10万贯组建了一个名师云集的宫廷乐舞团,专门在重大庆典活动中演出,后人称之为“十万宫廷乐舞”。武皇礼佛,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宫廷乐舞团每次要演奏《颂升平》等曲子,表演舞蹈。3、白象投胎有一天晚上,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正在帐中熟睡,梦见有一菩萨骑白象凌空飞来,直投怀中,醒后即觉有娠。4、游园摩耶夫人怀孕后,一直在宫中深居简出。按照天竺当时习惯,摩耶夫人的怀孕期满,国王应当派人护送她回娘家分娩。画面是摩耶夫人再回娘家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5、树下诞生摩耶夫人行至蓝毗尼花园时,正值婆罗树枝繁叶茂之际,摩耶夫人兴中喜悦,抬起左臂正想抚摸树枝,便有一枝自动下垂到它手边。摩耶夫人一抬手臂,太子就从她的右肋下呱呱坠地。6、步步生莲太子落地后便能行走,他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七步,一步(脚印)一朵莲花,并举右手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7、九龙灌顶太子诞生后,诸天护法神俱来守护,龙王九兄弟汲取四大海之水,为他灌顶(洗浴)。8、回宫这是描述摩耶夫人生产后,重新回到王宫时的情景。华盖羽葆是王后的依仗。9、议立名字摩耶夫人生下太子后,有一聪慧的青衣伎女,急忙奔向王宫向国王报告:王后生下太子,容颜十分端正。净饭王听后,欢喜溢于言表。这种喜悦之情来自太子诞生之际。国内一切宝藏皆悉发生,所以诸端莫不吉祥。于是便以此意,为新生的太子取名悉达多。10、阿私陀占相有一名叫阿私陀的梵仙,以其神力来到王宫,为新生婴儿占相。他说,太子有诸如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等32种神奇与80种好相。当为大圣人转世降生。说到太子的前途时,阿私陀说,若在家,能做转轮圣王,若出家,必广济天下,得无上道。11、太子观耕悉达多在宫中一天天长大,即被立为太子,长期的宫中生活,他感到闭塞,很想出宫游走。国王批准了他的请求,并派群臣前后导从。当太子悉达多走到一颗阎浮提树下休息时,他看到田野中的青草被犁杖翻起,飞鸟从四处赶来,啄食土中的虫卵和幼虫。于是,由此联想到人世间生老病死种种苦难,悉达多便愁从衷来,从此产生弃世出家的念头。12、树下成道悉达多太子弃世出家后,在丛林中苦行6年未得正果,之后,放弃苦行修炼,开始进食,思维过去诸佛究竟以何法为坐而成为无上道的,他在诸佛献来的软草上结跏跌坐,发大誓愿:不成正觉不离此座。他的真诚感天动地。于是,身边树上的叶子不动,鸟儿不语,就这样苦思冥想坐了48天,豁然开朗,顿时觉悟而成为佛。13、王位相让净饭王获知悉达多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心中很不安,便想尽办法安抚他,国王不管用何办法都动摇不了太子的决心,因国王看守严密,他便于夜半逾城而出,渡恒河,到深山中去寻找仙人求道。悉达多路过摩羯陀国的首都王舍时,人们倾城而出前来观望。国王听后,派人寻找,在般荼婆山看到悉达多在一块石头上端坐思维。于是,国王驾车赶来,看到太子面容如日如月,便说:能看到你,我非常高兴。你是一位太子,怎么好到深山老林中去受苦呢?难道是因为你的父亲一时不能给你继承王位吗?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把我的国家给你一半,如果嫌少,也可以把整个国家都送给你。太子听后说道,我不需要你的国家,也不想要别的国家。我为的是需求一个彻底解脱人的生老病死诸多苦难的根本办法,并非贪图享乐。我只是路过这里,我要去寻找跋伽和阿罗迦兰二位仙人,他们是求解脱的至上大师。悉达多说完这番话后,起身就要离走。国王双手合掌恭送太子,并祝愿他早成正果。14、树下降魔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之后,感动了天地,复蔽了魔宫。魔王大为惊怖,立即派遣标志妖冶而又善于迷惑人心的四个女儿前往,命她们施各种媚态去诱惑释迦牟尼。结果,释迦牟尼丝毫不为她们所动,被冷落的四个魔女因此而“心急酸苦”,如剑穿刀刺,悲痛过后,一个个都从如花似玉的少女成了龙钟老态的老妪,连滚带爬败回魔窟。魔王见状大怒,召集众魔倾巢出动,赶赴释迦牟尼住处。这些魔鬼,有的长着牛头,40只耳朵,每只耳朵都能向外射出铁剑;有的长着狗头,长着上千只眼睛,叫起来声如霹雳;还有一种旷野鬼,脖子上长着6个头,胸有6面,体毛如箭,奋力射人。而这一切都不能接近释迦牟尼,以智慧伸手按动,地应时而动,顷刻之间,魔王与魔宫颠倒而堕。这时,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发大誓愿:已于七月七日降服魔王,天龙八部皆大欢喜。15、涅槃入灭释迦牟尼经过40多年的苦修与传法,终于找到了解脱人生老病死诸多苦难的一种永恒的不死之“死”,或者说是从死中转化成永生的境界,这就叫涅槃。佛经中说,释迦牟尼快要涅槃时,来到了他出生的蓝毗尼花园,在两树之间,头向北,面朝西方,累足而卧。这时双树间的鬼神以“非时之花”散布于地,地大震动。(下附有龙门石窟北朝本生、佛传及因缘故事图考索)佛教为外来的宗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历经魏晋,到南北朝时兴盛起来,尤其是北魏王朝,举国上下崇佛,佛教竟然成了国教。龙门石窟就是在这一狂热信佛的背景下开始雕造的。它是魏孝文帝元宏政治上实行汉化政策在石窟艺术上的反映。雕造的内容和风格,也有别于迁洛以前的新疆克孜尔、甘肃敦籑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等石窟内容,大量出现因缘、本生、佛传因缘等故事内容的壁画或浮雕。这是作为供养佛、菩萨的辅助材料而出现的,其目的是提高僧徒禅观的效果。而随着佛教民族化、世俗化的逐步发展,到了龙门期的雕像内容,大都突出主佛和胁侍群像,壁面雕饰较简单,佛的本生、佛传故事明显减少,不过仍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常见的题材内容。在过去的著述及文章中,也多有涉及,尤其是闫文儒先生在其《龙门石窟研究》一书中,作了部分内容考释。本人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把北朝窟内壁面上的本生、佛传及因缘浮雕画面,同佛教经文进行对照,使画面与文字内容相符,并及分布位置、构图形式、刻划特点等作一叙说,不足之处,敬请赐教。一、佛本生故事按照《大藏经·本缘部》卷上的说法,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由一个王太子能够成佛,是因为他的前世,作了许多“好事”,积下了“功德”,得到了“善报”。这是宗教神学“灵魂不灭;,“转世轮回”思想的产物。其内容多是国王、王后、太子、长者,以无条件的施舍,不惜牺牲自己,几乎是到了跨越是非的程度,最后达到了成佛的目的。流传于世的佛本生故事有500多个。中国境内的克孜尔、敦煌壁画中较多,龙门石窟仅在宾阳中洞前壁,窟门两侧,南北对称地刻出了须达那太子“布施济众”和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以施舍为主题的本生故事。(图一)须达那太子“布施济众”,位于宾阳中洞前壁南侧,属于第二层浮雕,高1米,宽2米。据西秦沙门圣坚译《太子须达那经》,它叙述的大概内容是:古印度叶波国太子须达那,乐善好施,名声远扬。他曾誓言,凡是别人有求于他的,他决不违人意。国王有只白象,非常善战,每战必胜,被国王视为国宝,倍加爱护。太子将白象施于敌国,国王十分气恼,同时又接到大臣报告,说太子布施无度,国库已空。于是国王决定惩罚太子,把他赶出城外,到深山荒野居住,逼使其思过。太子孝敬父母,不敢违意,将自己所有物品施于民众后,携带妻儿入山。一路上又将随身所用车马、衣物舍于人。夫妇二人背儿负女,历尽千辛万苦,无怨无恨地向深山行进。并遇到天神化作的城廓伎乐劝其停留,都被他婉言谢绝;。到目的地檀特山后,其妻外出采果,婆罗门又向太子索要儿女,他又毅然将儿女捆缚后交与索要者。直到婆罗门将其儿女卖到皇宫里,被国王认出是嫡亲时,才知道太子夫妇的生活情况,受其感动,并遣人将深居于深山荒野十二年的须达那太子夫妇接回皇宫。根据这个佛经故事,浮雕画面选取了三个情节:一是须达那太子将要出城时,告别之场面。太子夫妇二人双跪在父母面前,神态各异,国王、王后均戴通天冠,穿宽袖袍服。国王右手上举,正在说话,王后面侧视,略有沉思。太子左手置一宝珠形物,右手和夫人同持一样带把柄圆形物,上有火焰纹饰,应是照明之物。国王与太子之间有一方形平面,应是书写的榜题,惜风化。他们的身后,有枝叶茂密的树林,并用团花相间。二是太子夫妇辞别父母后,入山之情节。太子布施完所有物品后,仅剩下儿女,太子抱子在前,夫人抱女随后,步入山野。前面是重叠、高大的山峦、深涧。太子双手紧搂其子,侧身回头看望夫人,夫人目不斜视,坚定、沉着地迈着步前行。三是婆罗门向太子索要儿女,施子之场面。一高大魁梧的婆罗门,左手据拳至胸前,右手执锡杖,赤足立于山坡上。太子夫妇侧身侍立,太子神情凝重,夫人双手合十,均作侧视扭头之状,不忍目睹。婆罗门锡杖下,二小儿双手被缚,仰面哭泣。父母与幼子依依惜别之悲切情景,与婆罗门的残忍,跃然于壁上。山的半崖处,有一圆形龛,内坐一穿袈裟,头裹帻巾的老人,他应是太子在山林中见到的,已修行五百岁的阿州陀道人。原经文中说:“太子少小以来,常好布施天下人民及飞鸟走兽,愿令众生常得其福。……太子与妃及其二子共至母所,辞别欲去。……太子与妃及其二子俱为父母作礼,欲是而去。……太子布施车马钱财衣被了尽,初无悔心大如毛发,太子自负其男,妃负其女,步行而去。太子与妃及其二子,和颜欢喜,相随入山。……山中禽兽皆大欢喜,来迎太子。山中有一道人,名阿州陀,年五百岁,有绝妙之德。……太子即反持两儿手,使婆罗门自缚之,系令相连,总持绳头。两儿不肯随去,以捶鞭之,血出流地。……使将儿入宫,王与夫人及诸傍臣后宫彩女遥见两儿,莫不哽咽。……王遣使者速迎太子还。使者受教,往迎太子。”①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位于宾阳中洞窟门北侧,高1米,宽2米,与须达那太子本生图相对称。据佛经的内容是:古印度有一个叫大车的国王,他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叫萨陲那。三兄弟同去山林游玩,看见七只刚生下的小老虎,围着奄奄一息的母虎。对此,三个王子同时产生了怜悯之情。两个哥哥感到无可奈何,而三王子决心要拯救它们。于是他支开了两个哥哥,自己走向悬崖,脱下衣服,扔向山林,跳到饿虎前。此时的老虎早已精疲力尽,连吃王子的气力都没有。见此,王子救虎之心更切,他折断一根竹剌,穿破血管,跪在饿虎前,乞求老虎吃掉他。饿虎闻着血腥,用舌头慢慢舔吃,稍有气力,又领着七只小虎,吃掉萨陲那王子的全部血肉而去。萨陲那的两个哥哥久不见三弟归来,又返回山中寻找,见到的只是遗物和白骨,与此同时,王后在宫里梦见三太子失踪。待两个哥哥回宫向国王、王后叙说了事情的经过。一家人急忙赶往山中,随即建舍利塔供养,香火四时不断,使他早日功德圆满,升天成佛。以此为内容的浮雕画面,以层叠的群山密林为背景,也雕刻了三个场景。一是萨陲那太子投崖,只见他上身袒裸,下穿短裤,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双足并拢,躯体已离开山体,飘在空中,不远处有其衣服挂在竹林中。二是萨陲那太子饲虎,山涧处,太子赤上身,跪在饿虎前,左
本文标题: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9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