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一、主要施工方法二、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三、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修四、劳动力安排计划五、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六、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七、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八、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九、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十、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十一、施工总平面图一、主要施工方法1.1施工测量1.1.1测量依据1.1.1.1本工程的规划定位总平面图和施工图;1.1.1.2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基准点);1.1.1.3《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1.1.2定位放线: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以建筑红线桩定位,应选择与主要道路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定位桩的长期稳定的保留,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1.1.3沉降观测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观测中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观测点布置、做法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进行埋设。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DS1水准仪,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1.1.4垂直度的控制吊线坠法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1.1.5结构施工测量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等。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1.1.6轴线的垂直传递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控制点固定。在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1.1.7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1.2基础工程施工方法1.2.1基坑、基槽土方开挖挖土前,应预先设置轴线控制桩及水准点桩,并定期进行复核校验,以保证施工中不出差错。土方开挖过程中,根据基坑、基槽深度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和边坡稳定。人工挖土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往下开挖,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基坑、基槽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等的变化经常检查,作好原始记录及绘出断面图。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做出隐蔽工程记录。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厚度及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1.2.2独立柱基及基础梁施工1.2.2.1独立柱基施工程序独立柱基:测量放线→复核→分层开挖→修边坡→排水除渣→坑底检平→验槽→浇砼垫层→基础扎筋→基础浇砼1.2.2.2主要施工方法按设计图进行施工放线,设置好半永久性定位桩及水准点后,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基坑施工,应按规范要求放坡,并留出600宽工作面,以便支模浇筑砼。基础回填后应分层夯实。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初步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会同地质、设计、监理及业主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并作好纪录,签字认可后,及时清理基底,并即时浇筑砼垫层封闭。1.2.2.3操作工艺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及铁件→绑好砂浆垫块模板安装工艺流程:确定模板安装方案→安装独立柱基→基础梁模板→模板预检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1.2.2.4操作要点(1)钢筋绑扎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基础梁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预埋管线及铁件: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独立柱基及基础梁上的柱子插筋,预埋件等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徒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独立柱基及基础梁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l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扎,不应遗漏。(2)安装模板应先确定模板拼装组合方案,计算对拉及支撑件长度(直径)等。基础梁支模:基槽土方到位后,用l0cm厚细石混凝土作垫层进行找平,地基梁置于垫层之上,并确保地基梁下口标高正确。基础梁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对断面尺寸、标高、垂直度、对拉及支撑统进行预检,要求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3)混凝土浇筑搅拌:按配合比称出每盘水泥、砂子、石子的重量以及外加剂用量。操作时要每车过磅,先倒石子接着倒水泥,后倒砂子和加觉拌。外加剂一般随水加入。第一盘搅拌要执行开盘批准的规定。浇筑:砼浇灌前应进行验槽,轴线、柱基及基础梁尺寸和符合设计要求,并清除柱基内淤泥、杂物等。振捣:砼分层连续浇灌完成,且每一层浇筑完成后,表面抹振动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Ocm为宜,防止漏振。振捣应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1.2.3、基础砌筑工程(一)材料(1)砌石砌石材质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2)砌体:应呈块状,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规格小于要求的毛石(又称片石),可以用于塞缝,但其用量不得超过该处砌体重量的10%。(3)砂、砾石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采用的砂料,要求粒径为0.15~5mm,细度模数为2.5~3.0,砌筑毛石砂浆的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mm;砌筑料石砂浆的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小骨料混凝土采用二级配,砾石粒径为5~20mm及20~40mm。(4)水泥砌筑工程采用的水泥品种和标号应符合本要求,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存,受潮湿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二)浆砌石体砌筑(1)砌石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应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时,应适当调整。(2)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搓。(3)毛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应相互接触。(4)养护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时间:水泥砂浆砌体一般为14天。1.2.4基础土方回填填方施工从基底最低处开始,水平分层整片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必须做成斜坡形分段填筑,重叠1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大于1m。保证填土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且符合设计要求;干密度检测值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及房心土方填筑可配合蛙式打夯机采用边填边夯实的方法进行。夯实一层后,撒水湿润,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1.3主体工程施工1.3.1模板工程1.3.1.1柱子模板框架柱采用四片板拼装式,柱模加立楞(一般采用50×100方材)采用工具式柱箍、螺栓夹紧,柱箍间距为600。构造柱采用两片板加钢管围带间距500的立模方法支模。每层柱模板一次支到梁底标高,同时将梁底模支完,柱子模板底部留清扫口并每隔2m高左右留门子口,框梁底模板按0.2-0.3%起拱,现浇框梁、板模板应稳定、平整接缝严密。钢支撑下端支撑为双排立杆,杆距600,排距600,板下支撑立杆间距为800mm双向。并设足够的水平撑、剪刀撑。采取双扣件以提高抗滑力。对于框架柱、梁、板模应编号编码。在模板就位前应认真涂刷脱模剂,按流水段顺序进行吊装,模板接缝处用柔性材料填缝,以防漏浆。在实际施工中要计算柱模、墙模侧压力,梁板模荷载,确定柱箍间距及梁板模支撑系统的钢管间距及排距等等,确保施工中荷载满足刚、强度和稳定性安全等要求。1.3.1.2楼梯间模板考虑楼梯间墙外侧与梁、板、楼梯交接,变化较多,使用木模散装散拆,板缝间设对拉钢片,水平内钢楞Φ48×3.5间距400mm,竖向外钢楞2Φ48×3.5间距700mm,使用钩头螺栓连接。底部用楼板内预埋的钢筋头加木方顶撑固定根部,上口用钢管加早拆U型托顶撑。墙上预留洞口,较小的用竹模板预先制作衬模现场安装,安装时上下左右四面用钢筋支撑焊牢,防止移位,内外侧通过墙身模板夹牢。较大的门窗洞口处使用钢模预制衬模框留洞。1.3.1.3梁、板模板板竖向钢管支撑网格间距750mm,支撑上钢木混合,使用桁架或100×100mm楞方间距750mm,使用60×90mm或100×100mm肋方间距400mm,竹模板铺设在肋方上,边角局部使用3寸钢钉固定。前期一次性投入二层的模板及钢管使用量,确保周转使用,不耽误主体的施工。板支模时,先在砼顶板上进行竖向钢管及水平连接钢管的支撑系统搭设,安放早拆柱头,拉线调整标高后安放楞方,按间距750铺放桁架,竹胶模板直接铺放在桁架顶肋方上。竹模铺好后,要进行板面标高及平整度的抄测,如不平,调整早拆柱头的螺旋卡板进行调平,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为防止模板接缝处漏浆,接缝处用胶带粘封。模板拆除后,设专人对模板进行清理,铲除粘带的砼残渣,刷好隔离剂,按规格堆放整齐,以备周转使用。对有损坏处应立即进行修复,以免影响结构表面的平整度。对拆除下来的桁架及早拆柱头,更要精心管理,不能从高处直接下扔,以免摔变形,影响使用,要设专人负责清收、管理。1.3.1.4所有模板安装前均需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轴线控制线在砼板面上定出柱500mm控制线,作为竖向结构的定位依据。(2)在柱模板面上用鲜明记号笔标出结构1m线位置,作为梁、板支模高度的依据,梁的位置根据轴线定出。等模板拆除后,在柱砼表面弹出地面结构1m线。(3)安装前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1.3.2钢筋工程:1.3.2.1材料要求: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
本文标题:检测中心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