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项目申报建议书(50000)
1项目类别:类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年度)项目名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申报单位:水城县农业局申报时间:2012.52编制说明一、扶贫项目建议书是指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县(市、区、特区)和乡(镇)政府,根据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省扶贫产业规划和建设任务,结合资源情况、建设布局等条件和要求,经过调查、预测和分析,向扶贫部门提出的对某个项目投资建设的项目申请,是对拟投资建设项目的轮廓性设想。二、本建议书只是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请的初始依据,不替代《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规划》;三、文中所用单位为千米、万元、立方、亩、株、羽等。使用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四、上报省扶贫办的《项目建议书》,必须附有市(州、地)扶贫部门的推报文件;五、本案中的“填写要求”,是供填写单位填写相关内容时的参考,下载本案时大括号内的内容不用下载,贵州省扶办开发办公室编制3项目概要项目名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水城县农业局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马明安联系电话:13708582432项目主管单位:水城县人民政府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付国祥联系电话:技术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朱国胜联系电话:0851-376269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填“新建”或“续建”]项目类别:扶贫产业(中药材产业化)[填“集团帮扶”;“蔬菜”;“油茶”;“精品水果”;“特色产业”;“村级互助资金”;其他]项目建设地点:水城县米箩、蟠龙、金盆、南开、发箐、玉舍、营盘、杨梅、龙场、顺场、花嘎、猴场、坪寨等13个乡镇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建设期限:2012-20154项目申请理由和条件项目县和项目区基本情况:水城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丘陵过渡段,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境内主要山脉为乌蒙山支脉,由梅花山峰入境斜坡贯穿本县中部,成为长江水系乌江上游三岔河与珠江水系红水河上游北盘江的分水岭,而境内南北两部的县界边缘地势又趋上升——西北高东南低,最高2681米,最低海拔635米。水城县国土面积3594平方公里,下辖32个乡1个镇,总人口8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3%。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约40%。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15摄氏度,降雨量1100毫米。耕地大部分分布在1400米至1900米之间,全县地貌类型多样,山地占66.2%,平原占3%,由于各种地貌类型交错分布,加之海拔高差悬殊,导致光、热、水、气的分配不均匀,形成了多区域、多层次的山地立体型农业生态环境。水城低纬度、高海拔的自然条件及受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池耦合的综合影响,冬春光照强、春季气温回升快,作物早期生长快,生长时间长,干物质积累较多。同时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丰富,有利于各种中药材生产;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草本药材特别是细小植株的药材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茎)类药材的生长,可以提高单产和品质,具备发展高品质中药材原料的优势。特殊的气候与环境是水城生产多种名贵中药材的主要因素;其中5以半夏、厚朴、山七等为代表的中药材,闻名中国各大中药市场,为贵州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药材主产区之一作贡献,享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誉称。为充分利用水城的资源优势,推进水城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更好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特申报水城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一.中药材资源状况(一)水城中药材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中药分为三大类即:植物中药、动物中药、矿石中药。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已达12772种,贵州中药资源共计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六盘水有702种,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而水城县尤具野生药材品种多,质量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偏方”作为“贵州苗药”已载入《中国药典》。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药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等方面也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大量实践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的,极为宝贵的。在七十年代,水城县就大量中药材,特别是三七的发展比较快,但由于没有充分掌握中药材的生产栽培技术,产量不高、经济效益差,严重影响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据资料记载,1980年发展到85亩,1990年发展到200亩。到二十一世纪,中药材产业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200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670亩,2011年发展到16073.2亩,其中以半夏、黄枙子、杜仲、6板蓝根、柴胡、党参、续断、三七等占较大的种植面积。2、产地、品种和规模(1)产地:水城各乡有均有中药材栽培,广大农民具有一定中药材种植习惯与生产技术。中药材生产,既可利用荒山荒地,又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中药材种植业及其生产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县现有地道、名优、大宗、常用并具一定竞争优势和种植规模的中药材约10余种;据调查、水城县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杨梅、新街、发耳、都格、鸡场、营盘、龙场、顺场、花戛、玉舍、坪寨、野钟、果布戛、南开、金盆、保华、陡箐等乡。(2)品种:野生大宗药材半夏、天麻、何首乌、玉竹、鱼腥草、独角莲、续断、葛根、车前草等。人工栽培的有半夏、银杏、金银花、板蓝根、五味子、鱼腥草、三七、厚朴、半夏、百合、山药、土砂仁等品种。水城北部和东、西部相对野生中药材品种较少,以人工栽培居多,栽培品种主要有:半夏、竹荪(药食两用品)、金银花、葛根、续断、柴胡、党参、杜仲等。(3)生产规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从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科学示范入手,通过抓基地、上规模;抓品牌、上档次;抓服务,上效益;大力发展半夏、金银花、黄枙子、葛根、三七等中药材,据2011年底统计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073.2亩。7(4)发展方向:为确保水城的中药材生产由点到面的稳步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目前以水城县润泽药业和乌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应运而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格局已形成。(二)发展背景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又是应用中医药的大国。随着城镇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和用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用药总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及保健康复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爱接受天然药物治疗,中药、民族药及其制品发展趋势极好,市场潜力很大,发展潜力更大。1、国家政策支持:中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省、市、县各级政府提出了搞好中药材营销体系建设,强化流通服务功能。在县城或重点乡镇建设中药材集散批发市场,并利用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道地药材的销售窗口,广泛吸纳省内外客商参与中药材销售,同时,建立水城县中药材信息网站,提供药材供求信息,大力培养和发展中药材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拓宽和搞活中药材销售渠道,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中药材交易成本,扩大县级中药材的市场份额,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从各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8略性调整。近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的1号文件,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基地建设给予极大的政策扶持,酿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良好的区位优势:水城县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区,西南三省的交通枢纽,基地建设的产品可以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快捷地向全国各大中药批发市场输送,为基地产品提供畅通的物流运输条件。3、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技术基础:水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特别是中药材种植,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都分别掌握了多种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为基地建设提供成熟的生产技术保障。2012年水城县政府特聘请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全面对我县中药材种植技术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服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加工生产技术:水城县现有中药加工企业3家,如水城县润泽中药饮片厂,年生产加工中药饮片3000吨,可消化20000亩中药材基地生产的中药材。目前水城县通过招商引资意向性进入水城发展中药材企业有2家。4、土地、水、热等气候条件优越:水城县土地资源丰富且比较肥沃,适宜发展优质中药材基地的面积30多万亩;水资源丰富,能满足药材各个生长季节对水份的需求;热量条件适中,有炎热的地方、9有凉爽的地方、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二、规划区基本情况基地建设以区域为布局,合理利用水城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特色,使土地生产达到最高产值,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中药材生产环境好,且实施农户有中药材种植习惯并基本掌握一至二种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乡镇,即水城北部的南开、金盆、青林、保华等乡;南部的玉舍、勺米、杨梅、龙场、新街等乡镇。(一)自然地理概况基地建设主要涉及水城南北两个区域,其中第一个区域为水城经南开至纳雍的交通主要干线经济产业带;第二个区域为水城至盘县到云南的交通主要干线经济产业带。第一产业带自然地理概况:基地建设区位于水城北面,距市中心区最远50余公里,最近23公里,其区域为东与水城董地乡并与毕节的纳雍县毗邻,南接水城县的发箐乡和钟山区月照乡,西接毕节地区的赫章县,北与赫章和纳雍两县毗邻。第二产业带自然地理概况:基地建设区位于水城南面、距市中心区最远50余公里,最近20余公里,乡乡相连;规划区域与云南的宣威毗邻;北与纸厂乡与钟山区毗邻。(二)社会经济及贫困村、人口情况1、社会经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与10时俱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工业经济突飞猛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水城县属于农业大县,粮食作物外主要有生姜、蔬菜、干、鲜果、茶叶、中药材、辣椒等也在阔步前进。农业企业有水城姜业发展公司、天瑞食品公司、兴龙淀粉加工厂、茶叶发展公司、奔牛食品公司、超群农业公司、南方农业公司、润泽药业公司,白马饮业公司、乌蒙药业公司、凉都绿业公司等十余家企业,为项目产品初、深加工、宣传等提供保障。2011财政收入达17亿元;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6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8.6亿元,从这些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已具备以工辅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能力。2、贫困村、人口情况:基地建设涉及米箩、蟠龙、玉舍、南开、金盆、发箐、龙场、顺场、猴场、杨梅、营盘、花戛、坪寨等乡65个行政村,其中:一类贫困乡1个,5个二类贫困乡,3个三类贫困乡。一类贫困村18个,二类贫困村15个,三类贫困村2个,16000余户68000余人。(三)资源情况1、土壤资源:规划区域大部分为坡耕地,土壤分为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共8个大类,PH值在4.5~6之间,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2007年11月,通过对全县21个乡的土壤调查与分析,其中南部的杨梅、新11街、鸡场、都格、营盘、龙场、顺场、花戛、野钟、果布戛,北部的木果、金盆、南开、保华、青林,东部的化乐、比德、蟠龙共18个乡,共涉及100多个行政村700多个村民组,比较适合发展优质中药材基地的面积达30多万亩,有足够的土地资源。2、自然资源:水城县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段,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山地、丘陵、谷地、盆地、山原。境内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区,气候温凉湿润,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季节界限分明,春旱夏湿。年日照时数1100~1586小时,年总积温在4400~6200℃,年降水
本文标题:项目申报建议书(500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2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