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摘要:本文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及特点作了介绍,把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其它一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中国民族主义在21世纪世界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及与作用以及如何去引导进行了探讨。正文: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民族的认同为作为单个的人提供了一种合法的归属感,民族国家是人们作为一个群体而效忠的对象。可以说:民族主义是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变迁最大的思想动力。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在世界上从一个经济文化科技一直领先的国家跌落成了一个落后贫穷愚昧的国家,中国被列强瓜分,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至1895年之后,中国的民族主义澎湃兴起,我们可以将之约略区分为启航期、操演期、着陆期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895-1918,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主力,是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在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党人流亡日本,紧接着又有大批青年学生赴日留学,据估计,由1901年至1910年间,中国留日学生共达32,428人,正是这群远离传统体制,赴外留学的新式知识分子,在留学期间,直接、间接受到十九世纪末期盛行欧美之各类民族主义思潮的浸濡,并且通过翻译、著述、散播各项新观念,从而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变成一套可以明确叙说的理念。1919-1949,这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大致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终于1949年的内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建国。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为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解决方式,发动数千名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史上,五四运动无疑是一座具有典范意义的里程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日益显著的侵华野心,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存亡绝续,也再度点燃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热潮。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展史的角度来看,对日抗战无疑是由民族主义所激起的一场对外战争,而这场历时绵长、规模庞大的战争,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抗战结束后,中国如愿取消了长达百年的不平等条约的桎梏,国际地位大为提升,民族主义目标的实现,绽露曙光。第三阶段:1949--,从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开始了艰难而又伟大的民族复兴历程,在经历建国后的成绩与挫折后,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姿态进行了改革开放,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获得巨大的成功与进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任人欺辱的民族了。原子弹的自主研发,航天器的一次次升上太空,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并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等等,这几十年的诸多成就无一不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为之一振。在欧战直接推动的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民族主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勃然而兴,更是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产物和突出标志。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不同于西方民族主义发展的历程,有着自身的特点。一、中国民族主义带有全民族自觉地反帝反封建的特点。二、由于救国存亡,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史无前例的广泛性,在世界第一次大战期间以及抗战八年期间,中国各阶层人民都做出巨大的贡献,中下广大劳动人民的行动尤其感人。三、中国民族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特点。由于半殖民地的中国与世界无产阶级有共同的敌人,即帝国主义,再加上苏俄的帮助,这让中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在这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从此,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中国民族主义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在于中国无产阶级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迅速自觉,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还表现于“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包括美国、法国在内的帝国主义,既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敌人:“中国全民族对于欧美各国是站在劳动阶级的地位,只有劳动阶级胜利,才能救济中国底危机及不独立。这种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大”纲领里也得到了具体体现:“中国的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也一定要并入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革命潮流中,再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合起来,才能迅速的打倒共同的压迫者—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中国劳苦群众要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只有走这条唯一的道路。欧洲的中国革命者还直接参加了支持欧洲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四、中国民族主义具有联合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特点,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国如果发达起来,不能学别的帝国主义去压迫弱小民族,否则就会走列强在欧战中所走的两败俱伤的老路。中国要抵抗强权,就要和世界上受苦的十二亿人联合起来,提倡民族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制也团结第三世界,帮助半殖民地人民进行民族独立运动,比如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科技支援,对越南抗美的支援等等。民族主义在政治上的要求有可以分为次国家层面以及超国家层面,在谋求和国家内部其他民族相同的政治权利的要求中,常常是国家内部不稳定的来源。比如南斯拉夫的解体是塞族、穆族和克族三方民族矛盾激化的直接后果,英国由于北爱尔兰问题而长期处于困扰当中。目前,我国在民族主义意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主要来自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说,从内政的层面看我国目前受到了地方分裂主义意识的困扰,地方分裂主义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在超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民族特性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挑战。民族主义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果把民族主义意识简单的等同于种族主义、排外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甚至于法西斯主义就曲解了民族主义的本来含义,民族主义有可能和种种极端排外思潮结合,但是这里的关键是民族主义加了什么意识的问题,比如说法西斯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思想的变态形式。正是这种对民族主义的误解,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对民族主义的思潮讳莫如深。过激的民族主义、极端化的民族主义都容易导致情绪化的盲目排外思想,导致不能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精神,造成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失误。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是融合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反抗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文化侵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今天所说“中国民族”指的是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以民族国家为载体的民族,经过这种现代政治与民族主义意识的有机整合的中华民族显然不同与古代中国的狭隘的汉民族意识。中国的民族主义所带有的特征与西方不同,西方英美法等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在国内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抗封建专制来获得民族国家的建立,打破封建的割据,有利于在国家内部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大众意识的传播,形成对自身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有利于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建立,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则是在遭到西方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经受西方列强以舰炮为象征的军事侵略和以商品倾销为手段的经济侵略,才逐渐感觉到“他者”的存在,并开始由千年的文化认同转变为现代的民族认同。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本质上说是“文化亚洲主义”,亚洲是一个文化统一体,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区分东西方民族主义发展的不同特征和类型的。我国的民族主义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是在20世纪初期,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在亚非拉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殖民统治,使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逐步意识到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主义的思潮从西方传播到我国后,变成了反抗西方列强和号召民众反抗西方的重要思想武器。正是从西方传播来的民族主义本身埋葬了西方强国的殖民历史。东亚各国的领导对保护本国家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的努力在多种场合和西方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这是亚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发展阶段的内在本性。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国的新民族主义该走向何方,这是一个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比较复杂,在超国家层面上伴随着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渐强盛的国力的同时,民族自信心得到一定恢复,但如果由历史而来的扬眉吐气而推向极端的民族自大,大汉族主义的复活,以及由现实中华民族复兴而推向极端的民族自我膨胀这将是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不利的。如果民族主义在过分强调本国家,本民族,批评西方文化和制度,就极易反对西方的价值理念,到反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主义意识表现出了的闭关保守,盲目排外等缺点。在中日关系上,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就显得相当情绪化我们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两国之间的激烈争论或许是双方走向友好的一个过渡期。解决双方民众对中日关系的情绪化问题,主要责任在于媒体本身应该加强对双方的客观认识,做公正的报道。至于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引起的相互敌意,其实很多的敌意情绪来源于双方不是真正的相互了解,误解往往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国家间的友好交往从来都是相互的,需要双方解除历史上思想上的沉重包袱,站在战略的高度,主动的积极把握新时代给我们的伟大历史机遇,推进中日双方关系走向新的高度,任何单方面的积极或消极态度都会影响中日双方的健康发展。在台湾问题上我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在大多数国民当中表现的很强烈,特定的历史遭遇使得我们国家在主权方面表现的很强烈,任何人侵犯中国主权,中国将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来保卫。正因为如此,对于“台湾独立”等分裂活动,中国没有退让的余地。在不久前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反复耐心的工作和多次严正交涉,在波兰华沙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这一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见面,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因此不少舆论媒体上提出抵制法货的言论,但我觉得光靠这种情绪的宣泄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才能消除误解,我支持中华政府网就此表示的抗议以及发表的讲话:“我愿再次重申,中方一贯重视中法关系。中方敦促法方切实重视中方立场和关切,采取正确态度,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使中法关系能够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时我也希望我国政府采取更多措施加强法国民众对中国及中国民族主义的了解。理性的民族主义思潮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意识,相反如果右翼民族情绪或者分离主义的意识蔓延开来,伴随着右翼势力或者分离势力的上升就可能损害国家的正面形象,引起国际社会的戒备心理;而分离势力必将影响我们国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引起国家的动荡,给国家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新民族主义意识反映出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崛起,在有了比较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意识之后,如何从中挖掘积极的因素,如何去通过政治整合来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成为问题的关键我国政府引导的民族主义是温和的理性的,只有加强国与国人民之间的沟通理解,才能消除盲目的排外对抗的情绪。“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治理理念主要是应对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国内出现的各种矛盾,应对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各种不合理的问题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社会整合和社会关系平衡,包括法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整合和社会关系平衡,在宪法规范指导下,力求达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并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从构建和谐世
本文标题: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3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