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章结论(单选)(03—10)领导科学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第一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单选)(02—10)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单选)(04—10)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单选)(07—10)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实施领导的领导方式是经验领导。(单选)(04—10)(01—10)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即领导就是服务。(多选)(01—10)人类领导活动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表现为: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二、领导工作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单选)(07—10)领导工作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这种领导工作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单选)(07—10)领导工作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领导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度综合性。(简答)(07—10)三、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领导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本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1)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②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愈益缩短,技术、知识的老化不断加快,产品更新率更加提高。③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为领导社会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领导科学正是人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它由实践赋予活力,给予推动,并接受实践检验。(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3)领导科学的产生不仅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炼、提高和升华的产物。第二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一、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单选)(05—10)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单选)(03—10)领导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简答)(04—10)(单选)(05—10)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1)领导活动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2)这些要素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了领导活动一系列的特殊矛盾运动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单选)(02—10)领导规律是指领导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二、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单选)(04—10)根据毛泽东的概括“出主意、用干部”是现代领导要做的主要工作。(多选)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的工具,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的划分等等。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单选)(03—10)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单选)现代领导者应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培养优良的领导作风,这是完成领导任务的重要保证。(多选)主体、结构、过程,应是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简答)(03—10)(多选)(07—10)领导科学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1)综合性,它涉及各个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2)应用性,它着重研究活动的实践问题,反过来又直接指导人们的领导实践。(3)社会历史性,它是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领导性质以及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领导各自的特点。三、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单选)(02—10)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而且也必须指导领导科学,但是不能也不应该代替领导科学。(单选)(01—10)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关系是领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派生出来的,但二者确实各有特点,各有丰富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一门科学。第三节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一、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简答)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是:(1)学习领导科学,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2)学习领导科学,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领导体制的科学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领导工作成熟和完善的标志之一。(3)学习领导科学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4)学习领导科学,是促进干部“四化”、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简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必须:(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第2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第一节领导一、领导的含义(单选)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多选)领导属性就是领导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单选)(07—10)领导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需要,具有带领、指挥、协调的属性,这便是领导的自然属性。(单选)社会属性是领导的自然属性在不同时代和领域的具体、生动的体现。(简答)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本质的原因:(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要素得以形成。(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单选)(03—10)(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影响,仍然决定着领导的本质。(多选)领导认识的特征:原则性、超前性、综合性、创造性与系统性。(简答)(08—10)领导实践的特征有:依附性、目标性、组织性、协调性、超脱性。(单选)(08—10)组织与领导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多选)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可分为自然式领导、家长式领导、管理式领导和公仆式领导。(案例分析)(05—10)(论述)(04—10)试论述领导的综合影响力。(1)领导者的综合影响力是指领导活动赖以生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而影响力是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2)权力是领导综合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是领导履行职责必不可少的条件。(3)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政治方向和立场、理论素养、道德作风等方面。(4)领导者除了品德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领导才能。领导者如果能力缺乏或低下,就难以对其周围产生重要的影响力。(5)领导者还要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又参与品德的铸造。(6)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应该以权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其非常强制性影响力。把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即威信,作为领导工作的主要力量。(单选)(02—10)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是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论述)(02—10)“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内涵:(1)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赋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但集中到一起,就是搞好服务。(2)服务是内涵丰富的概念,有指导性的服务、管理性的服务、事务性的服务等形式。(3)社会主义的领导,肩负历史重任,指挥社会活动的运转。但这种指挥员的身份又是与勤务员的角色相联系的。当好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是社会主义领导指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领导指挥得当与否的标志。领导的指挥职能,应该通过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领导的指挥是为了服务,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又必须通过指挥。(4)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任何领导都只能是社会的公仆,从民群众则是社会的主人。就其本身性质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级领导,他们也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主人,而且还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成员中的先进分子。只有这样从群众中产生出的杰出代表,才可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成为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创造者,为群众忠诚服务。(单选)(07—10)(06—10)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论述)(07—10)试述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1)领导者是指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①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③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2)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基础作用。①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②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③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单选)(03—10)“领导者必须首先受教育”,这个命题从领导科学的角度说明领导者必须先当学生,后当老师。第二节领导者一、领导者的的含义(单选)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多选)领导者的特征有:(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单选)(05—10)领导者首先必须担任一定的职务,然后根据职务的性质、轻重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单选)(05—10)职权指向组织目标的实现。二、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单选)(08—10)领导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简答)(03—10)(01—10)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其领导活动中就发挥主导作用:(1)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2)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3)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第三节被领导者一、被领导者的含义(多选)(04—10)被领导者的特征:(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较低职务。二、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单选)(05—10)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与领导者共同组成活动主体。(简答)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基础作用:(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多选)(08—10)要作为一个好的被领导者:(1)要服从领导。从根本上说,被领导者服从领导,是领导活动客观规律决定的。(2)要支持领导。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被领导者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因素,而是达到一定群体目标的积极、主动的力量。(3)监督领导。被领导者对领导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领导者保持公仆本色的有力措施。(4)努力实现领导目标。(5)提高执行的能力。(单选)(04—10)被领导者有权要求撤换和惩处领导者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被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第四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论述)如何正确认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基本问题。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二者的关系如何,直接制约领导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领导活动的运行状况。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的内涵非常丰富,贯穿于领导科学的每一个范畴。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性质、特征、地位、作用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二者的关系,如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服务与对象的关系、创新与源泉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主动与受动的关系,等等。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协调统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二者的冲突。因为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观察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要求也不同,所以二者之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简答)(06—10)社会主义社会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第3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本文标题:领导科学串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3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