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工程材料 >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导论考研复习题
第一章交通的组成要素:人交通工具移动空间环境与保障系统交通工程的作用:1.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2..交通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和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沟通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纽带,也是联系国内与国外、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不可缺少的桥梁。3.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大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与带动市郊各县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赖于交通的现代化。因此,交通是国民经济与各项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先行.交通工程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三E法制(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五E再加上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1.交通特性:人车路与交通流的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流量·流速密度OD量延误居民出行通行能力停车交通环境交通事故等3.交通流理论:交通流运行规律交通流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理论表达模型与方法等4.道路通行能力: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各种交通设施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与模型。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预测等6城市公共交通系统7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8.交通安全9交通管理与控制10交通环境保护11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答(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和复合型(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交通工程发展回顾答(1)步行时代(2)马车时代(3)汽车时代(4)高速公路时代(5)智能运输时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可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成果显著2.交通工程学得到了系统传播3开展交通基础数据调查4公路网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5制定交通法规6交通管理与控制7交通仪器设备与交通安全设施的研制8全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9交通工程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10交通应用软件及新理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1交通智能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12发展交通信息技术13重视停车场规划与管理技术第二章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交通管理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人是主体车是工具路试基础环境是影响因素交通管理是重要调节控制环节交通系统的三要素人车路交通流的三个基本参数流量流速密度驾驶员的色感红色光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产生兴奋警觉黄色光亮度最高反射光强度最大易唤起人们的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给人以平静安全感故红色灯为禁止信号黄色光为警告信号绿色光为通行信号驾驶员的交通特性答1驾驶员的任务和要求任务实现人员和货物空间上的转移要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熟练的驾驶技术2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视力视野色感2反应特性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发生效力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s计算3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动机素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应等4疲劳驾驶与酒后驾驶乘客交通特性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省时省钱省力安全方便舒适2乘客反应1横向力系数最小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2路面状况产生晕车头晕恶心3道路美学消除时间长产生的烦躁情绪4时间和空间乘车拥挤和出行时间3社会影响上下班时间过长多次换乘过分的拥挤会造成旅途疲劳心理压力和情绪烦躁会影响家庭和睦同事矛盾和陌生人纠纷对社会不满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交通特性答设计车辆尺寸动力性能1车速最高车速最小稳定速度等2加速性能加速度和加速时间3爬坡能力最大爬坡度制动性能1制动效能制动距离2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交通设施中那些情况考虑了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栅栏防止汽车失误驶出路外同时也用它来阻止行人穿过马路使人车分开保护作用2照明设施3视线诱导标志4公路反射镜5公路情报板6停车场7天桥8公路监测系统9公共汽车停靠站10信号灯交通设施中那些情况考虑了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栅栏防止汽车失误驶出路外同时也用它来阻止行人穿过马路使人车分开保护作用2照明设施3视线诱导标志4公路反射镜5公路情报板6停车场7天桥8公路监测系统9公共汽车停靠站10信号灯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面积一般的讲路网密度越高路网总容量服务能力越大但这不是绝对的交通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一般不加说明是指来往两个方向的机动车交通量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地区特性4时间特征。(1)ADT平均日交通量(2)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3)MADT月平均日交通量(4)WADT周平均日交通量交通量的时变化1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日内以小时计的交通量的最高值是影响道路交通畅通的一个重要因素常用高峰小时流量比来描述高峰小时交通量的特征2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PHF5PHF15PHFt值越大则反映高峰小时交通量分布越均匀,反之则分布越不均匀,城市道路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流量比越大或PHFt值越小,则t时间内,越易造成交通堵塞。P36道路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分为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网密度高的优点在于:1可形成连续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分流系统,这不仅可营造祥和安全的步行氛围,还可提高机动车的运行速度;2有利于组织单向交通,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数目及交通复杂度;3有利于分流干路交通压力,使交通流均衡分布在整个城市道路网;4次要道路在机动车非高峰出行时间可为机动车临时路边停车创造条件。交通流的分类1按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可分为车流人流以及混合交通流。2按交通流输送的对象可分为客流和货流。3按交通设施对交通流的影响分为连续流和间断流。没有交通信号等干扰,连续通过道路设施的交通流称连续流,由交通管制设施引起交通流不连续的交通流称间断流。4.按交通流的交汇流向可分为交叉流合流分流和交织流。5.按交通流内部的运行条件及其对驾驶员和乘客产生的感受可分为自由流稳电流和强制流。设计小时交通量(1)定义: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以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2)应用:对于多车道公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其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双车道公路,主要用语计算各不同时期的高峰小时和交通量,并据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使用品质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1地域分布2城乡分布3)方向分布(4)车道分布(1)行驶车速这是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的车速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2)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小路归根结底是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3)设计车速在道路交通和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具有中等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舒适的最大行驶速度作为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统计分布特性中位车速也称50%位车速和85%(15%)车速这两个速度经常被用作最高和最低限制。时间平均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这些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交通流三参数: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Q=KV交通密度: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k=N/L(辆/km)交通密度:双向车流密度:单向车头时距同一车道同一方向的一列车队连续行驶前后两相邻车的车头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微观参数)单位s/辆车头间距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车流的前后两辆车之间在某一瞬时的间隔距离。(微观参数)单位m/辆平均车头间距:观测路段上所有的车头间距的平均值即为平均车头间距。交通密度的分布特性1临界密度在最佳车速时达到最大流量时的交通密度又称最佳密度。2阻塞密度车速近似于零流量亦接近于零时的交通密度。3空间占有率在某一瞬间一定的观测路段长度内行驶的车辆总长度占该观测路段长度的百分比除了交通量有关还与车辆长度和空间平均车速有关。4时间占有率在某一时段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该时段的百分比。第三章交通调查定义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即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交通调查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规划道路规划设计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1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流理论研究)2交通需求调查(交通规划)3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管理)4交通环境调查(城市建设)5通行能力调查6交通延误调查7停车调查交通量调查的目的1预测交通量及发展趋势2为道路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数据3评价服务水平和交通管理效果4掌握交通实态和变化规律5推算道路通行能力和计算运输成本6制定交通法规和科研提供基础数据。交通量调查的种类1区域交通调查2小区边界线交通调查3核查线调查4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的基本要求:a、调查中必须对对应于某些条件下进行的予以注明。b、交通检查与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应视实测目的予以选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c、要求调查人员要有较好的素质,广泛的协作和良好的组织。d、调查开始就要进行总体设计,使调查成果既能满足要求,但又无不必要的多余数据。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由于在交通流中不同车型的车辆其对占有的空间资源的消耗的不同,因此在交通运营中进行交通量换算。行车时间的概念:指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达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行车时间=行走+停车+延误延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延误产生的原因:(1)基本延误主要在车辆过交叉口时,由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及平交道口等原因造成(2)运行延误是因受其他车辆或行人干扰而产生的。交叉口延误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内容:延误调查实际上是对不同条件下的行车时间调查方法:(1)行车时间调查:与区间行车时间调查方法相信,通过行车时间的调查即可求得延误(2)停车延误调查:a、由调查人员用秒表和计数器测定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停车数量及累积停车时间。b、定时段测定。第四章交通流理论: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个边缘科学,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交通现象及其本质,并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规划设和运营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离散型分布1泊松分布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它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交通流是随机方差D/期望值M=12二项分布适用条件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方差D/期望值M<1连续型分布1负指数分布适用条件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与计数分布的泊松分布对应。方差D/期望值M>12移位负指数分布适用条件: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和车流量低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排队和排队系统1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2排队系统:即包括等待服务的也包括正在被服务的。排队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1输入过程2排队规则3服务方式排队论基本原理1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朗输入;2排队规则: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3服务方式: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排队系统最重要的数量指
本文标题: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导论考研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4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