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问道武当——武当山道教建筑简介策划:余林桂制作:侯琳主讲:王奕鹏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齐云山龙虎山一、武当山道教建筑概况•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士木,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33处大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梁,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整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古建筑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4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2处遗址,以及元和观、复真观和大量庵堂、神祠、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二、武当山建筑的道教思想•“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合一,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如何天人合一呢?1、武当山建筑的选址•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天人合一,藏风聚气。建筑以宏大的宇宙思想,大的风水视野而选址。2、风水大格局•从中国大风水的格局来看,昆仑山是天地的支柱,与昆仑山相连的山脉都可称为龙脉。根据龙脉的思想,蒙受沿龙脉流行于地中的“生气”,可以招来吉祥幸福,因而必须寻求生气充溢永驻之地。水汇而龙止,有水环抱的地方,不因风而吹散,所以,这种地点的构成,是周围环山带水的宝地。武当山系背靠大巴山脉,而大巴山脉向西北连接昆仑山,因此,武当山的龙脉是直接与昆仑山相连的。正如《图经》所言:“武当山自乾兑发源,历关、陇、金、房之地,盘亘万里而至于斯(即武当山西面的天马峰)”。•所以,《续修大岳太和山志》说:“太和居荆与梁、豫之交,下蟠地轴,上贯天枢。左夹岷山,长江南绕;右分嶓冢,汉水北回。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作镇西南,礼诚尊矣”。根据这一说法,如果按坐西朝东的方位,武当道教建筑的选址大风水的格局是:武当山祖山为昆仑山,少祖山是昆仑山的支脉大巴山脉,案山是大别山脉;左面的青龙山是高大巍峨的秦岭山脉;右面的白虎山是重峦叠嶂大巴山脉。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由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其东为汉江平原,东北为南阳盆地。向北眺望,是碧波滚滚的千里汉江;向南眺望,是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由此可见,汉江流入长江的水口——汉口,才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水口。贵柔尚水的意蕴。在武当山,无论是官道还是神道的选线,都是蜿蜒曲折,如流畅的水体,与山水地貌自然融合。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鸟瞰图:依山势而建,融于山体。中国风水的最佳格局,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神象格局,后有靠山,前面必要有弯环朝抱之水。紫霄宫布局,把风水中的亲水文化演绎到了极致。紫霄宫背倚高峻的展旗峰,左侧是青龙背,右侧是白虎垭,宫前为金水渠,其来水是宫西部流入的山水,与宫中流出的泉水,由暗道与禹迹池巧妙相通。因为按照阴阳五行思想,西方属金,金生丽水,故名为金水渠,渠上之桥为金水桥。三、武当山建筑的平面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其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始建: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重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扩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大修: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三层饰栏丹墀崇台之上,巧妙利用地形落差,更显其雄伟壮观,气势轩然。大殿为九脊重檐歇山式顶,孔雀蓝琉璃瓦屋面。整座殿堂碧瓦重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充分吸收了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局部建筑一局部建筑二山壮其势,曲折道路;林掩其幽,水秀其姿。四、武当山主要建筑•1、玄岳门•2、玉虚宫•3、复真观(太子坡)•4、五云楼•5、琼台观•6、紫霄宫•7、南岩宫•8、金殿•9、龟驮碑•10、武当山古桥1、玄岳门三间四柱五楼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坊额正中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系明嘉靖帝亲书,笔势隽永刚健,意为“以武当玄岳之道来治理天下”。石坊刻有仙鹤游云、八仙迎宾等图案,雕工精细,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精品,玄岳门上刻有楹联“好大胆,敢来见我;快回头,切莫害人。”1、玄岳门细部雕刻一仙鹤游云石刻细部雕刻二八仙迎宾石刻颇具特色的门窗、楹联和匾额•门窗:常见明代门窗格式,多用几何和图案,加上道教题材绘画,绘画题材又多为真武大帝显灵和真武大帝修道题材。窗子多为几何图形中加绘植物图案,如忍冬枝。另外还有道教代表图案,阴阳八卦,八仙传说等等。•楹联:多为明清撰写,不论大小皆有楹联,这些楹联是研究道教文化和真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在古建筑中横者为匾,竖者为额,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匾额如同楹联一样,是将古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画、印、雕的大成之作,往往三四字之间,意境深远。2、五云楼一般台基按规格分为普通和高等级,普通台基由夯土筑城,然后在外表面包砌砖石,高等级则为俗称须弥座,即汉白玉栏杆。武当山金顶为传统的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属于高等级台基,紫霄宫则为普通台基,为三层饰栏丹墀崇台,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只有正殿以及等级很高的殿才有台基,台基作用显得建筑更加宏伟高大。五云楼梁架结构依次而下二椽栿、四椽栿、六椽栿。五云楼斗拱的花哨冗繁,典型的清式做法。五云楼五云楼的檐角9个脊兽等级很高,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10个脊兽,尽显皇家风范。五云楼奇特的一柱十二梁硬山顶脊兽排成行,犹如猛虎下山之势。3、紫宵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主要包括紫霄殿、父母殿、龙虎殿、十方堂、钟鼓楼等建筑物,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明嘉清三十一年扩建。•紫霄殿是武当山紫霄宫的正殿,这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物,面宽进深均为五间,碧瓦丹墙,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四门悬挂有“始判六天”“云外清都”“协赞中天”“仁慈远被”“泽被群生”“万法归宗”多块匾额,另有楹联“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圣境,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振玄都”“金殿重辉看鸟革翚飞势化山河维社稷,帝容复整仰龙章凤姿光同日月炳乾坤”等多幅。紫宵宫错落有秩的建筑群武当山屋顶高等级建筑屋顶为琉璃瓦,一般建筑为灰瓦或者青瓦。武当山所存建筑瓦当主要为明永乐年间瓦当,以及后来清朝、民国修葺时候替换清朝或者民国瓦当,无论紫霄宫还是南岩宫、金顶、太子坡。瓦、瓦当、走兽在经历六百多年风吹雨淋,多次修葺,仍有损伤,但保存完整。在这里骑鸡仙人变成了凤凰,仙人立于鱼上,在凤凰的庇护之下。紫霄宫飞扬的檐角4、金殿•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重檐庑殿式建筑、汉白玉台基,是武当山建筑规格最高宫殿,进深为三间,长4.4米、宽3.15米、高5.54米,全为铜铸鎏金。•其构件先在北京筑成,然后运上金顶组装。皇经堂始建年代不详,为清代改建,主要供奉三清、玉皇、真武、吕祖、灵官等道教神像,上悬金匾一块,匾书“生天立地”四个金色大字,为清代道光皇帝御赐,皇经堂正门悬挂有“白玉京中”匾。整个金顶建筑群是仿造道教仙境所建造,凡人登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入金顶,如入仙境。金殿重檐庑殿顶、金色琉璃瓦金殿斗拱、雀替、藻井、彩画这些传统建筑中木构件也大量应用于武当山古建筑当中,武当山古建筑以紫霄宫、玄帝殿和重修后的玉虚宫斗拱数量最大,样式最完备,重檐歇山式的屋顶依靠这些斗拱将屋顶原有重力被分解,屹立多年历经风吹雨淋依然安然无事,另外还有太乙真庆宫为石质仿木构建筑,其所用斗拱也是青石雕凿而成。雀替,又称“撑拱”“角替”“替木”位于古建筑中梁或者阑额与柱交接处,将屋檐重力传到柱础,使建筑更加美观。复真观有撑拱。彩画主要在紫霄宫、父母殿,南岩宫玄帝殿,多为绘制道教故事或者花卉,属于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武当山屋脊分为正脊、垂脊、戗脊、角脊,正脊两端分布有鸱吻,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分布有戗兽,角脊上分布有“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一般建筑做七个走兽,高等级一般十个走兽。5、龟驮碑•玉虚宫门前和净乐宫内。其中玉虚宫宫门内外各有碑亭一对,亭内各置一巨大赑屃,背驮一碑,碑为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重修太和山而下的“圣旨”碑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门内两碑,一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为保护武当山道教而下的一道“圣旨”碑,一是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太和山道宫碑记。四个建筑物体积庞大,雕刻精细,各重约90余吨,形象生动,雄浑刚健,是武当山石雕艺术的珍品。武当山柱础•随着佛教传入不论佛教还是道教建筑一般柱础多为莲花瓣样式,但除了莲花瓣式柱础样式繁多,在营造法式中,就记载有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明清时柱础形态和雕饰更加丰富,柱础在形制上出现了鼓形、瓶形、兽形、瓜形等多种新样式,图案也有常见的龙、凤、云、水、鹤、花卉,以及佛教八宝、民间八宝,道家八宝,武当山古建筑多用道教八宝,如渔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拍板、芭蕉扇、荷花。金顶柱础则做宝装莲花。6、武当山古桥•元明清三代,武当山先后修建了四十多座石拱桥,其中以青羊桥和天津桥最为有名,青羊桥位于五龙宫前,青羊涧中,寂静立高林,幽然处深山,赋予其超越尘世意境美。•天津桥又名剑河桥,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十八盘下2公里,横贯九渡涧,海拔355.8米。一端接上十八盘一端连下十八盘,是武当山古神道上重要通道。•这座三孔石桥,始建于元代,方石砌筑,饰望柱石栏。剑河桥虽位于深山旷野,但这里古树参天,河水清幽,加上龙泉观和照壁两处建筑,让人有身在庭院的感觉。武当山道教建筑总结•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以及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景观。•道教千百年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在武当山这个道教圣地建筑承载了文化,从建筑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道家的思想,这是寺庙建筑的一颗珠宝。•武当山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本文标题:武当山道教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