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主要可归结为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两大类: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所以说,时代背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之下,主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便可归结于以下五点:1.资本主义: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16世纪以后开始在欧洲迅速发展并把世界带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关系的过程,所以说,资本主义的有利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首要条件。2.工业革命: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过度,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确立。3.经济危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虽然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确立,但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周期性的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在英国,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先后于1778,1793,1797,1810,1815,1819年多次发生过局部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则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表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病,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在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同时又引发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4.工人运动: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厂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连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工厂制度的建立,不仅使无产阶级迅速壮大,而且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不仅没有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相反地,却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自己最大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血汗,引发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5.无产阶级:而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的反抗,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的转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的社会矛盾.而1836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10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直至法,英,德的三次大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理论背景:1.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般地说,他们都认为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始;斯密和D.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体系。但他们否认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古典和庸俗两个阶段。他们把从18世纪末起即开始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在19世纪后期前继续发展的庸俗经济学,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自然规律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英国古典经济学杰出的代表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新的科学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现,而是永恒的理性的表现,新的科学所发现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不是历史地规定的经济活动的形式的规律,而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这些自然规律是从人的本性中引伸出来的。斯密和李嘉图都把自然规律归结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个人人性的表达。他们所谓的个人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一般市民,而他们的人性就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的人性观,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思想提供了基础。3.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二,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从历史根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及其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的某些相通之处为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进行传播,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是因为在中国这古老而文明的国度里,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渴望,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些相通这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在古老的中国有过比较稚嫩的认识,比如在唯物主义的传统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把天还原为自然界,反对天命鬼神,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肯定自然界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两大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又分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是中国处于双半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其中就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实践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主要解决问题是推翻三座大山,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大背景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题。实践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主要解决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背景是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基础是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开放。主要解决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历史地位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人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形成背景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解决问题是如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特别是中国的运用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运用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与总结中国革命建设经验教训相结合的重大成果。现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行动指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改革研究会、《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安徽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委党校哲学部共同举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改革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8日至10日在安徽黄山举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改革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赵甲明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姚传旺教授、中国历史物主义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主编季正矩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年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师大、中央编译局世界所、解放军政治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体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改革开放实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梳理、马克思物质裂变理论与人类双重解放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未将运思的基点定格于马克思主义所给定的种种现成结论之上,而是直面与聚焦中国自身独特的问题,并以中国的革命问题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创造性应用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等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为轴心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拘泥马克主义所给定的现成结论和毛泽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观念与实践的更新做出了独特的思考与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创造性地推向前进,以及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引入21世纪。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本文标题:马克思原理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