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J).
【学习目的】•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重点难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及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包括:①地理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②人口因素——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核心和基本方面。社会意识结构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科学道德艺术宗教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思考与讨论:A、封建社会,商业被贬为“四民之末”;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被奉为人身的“循环系统”;社会主义社会,广大群众认为“无商不活”。B、在物质匮乏时期,人们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在买方市场情况下,我们主张扩大内需,提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信贷消费观。问: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材料一: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从濒临崩溃到不少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成倍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材料二:李洪志创立“法轮功”邪教组织,其歪理邪说产生极大社会危害,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扰乱安定团结政治局面。问: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穷人与富人》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富人万万没有料到,一场大火把他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千名奴仆也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盛夏时节,暑气逼人,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望着穷人,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富人幸福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要求:—必须通过实践并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1.生产力及其构成——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现实生产力是其水平、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等方面的统一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所加工的物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核心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从事生产实践的人1.生产力及其构成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1.生产力及其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⑴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体现了与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⑵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⑵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⑶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根本特征:–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⑶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根本特征:–生产资料主要集中在非劳动者手里–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内容形式社会生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概括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第二阶段:1985~1991年,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第三阶段:1992~1998年,一是通过立法手段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尝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三是乡镇企业通过加快产权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改善内部管理等。第四阶段:1999年以来,一是对农村税费改革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之后全面铺开,取消各种农业税费,使得农业发展进入无税时代;二是改革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三是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和改善城乡公共财政投入的分配格局,建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长效机制;四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着力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问题;六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安徽农村考察。这是胡锦涛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关友江家院子里同村民们亲切交谈,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又一轮农村改革大幕开启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第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性质的是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第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案例:新的意识形态的战争(2004-07-2809:39陈昊编译,美国《纽约时报》7月24日)当那些外交政策制定者们上床入睡时,他们都梦想成为X先生。他们梦想能像冷战时期乔治·凯南那样的,用X署名来写无所不包的划时代的文章。在我们的时代,9·11调查委员会在这方面做得比任何人都出色。用长达360页的文字描述了一次情报的全面失误后,委员们重新定义了9·11困境的本来面貌。他们指出,我们不是处在反恐战争中,也不是面对着一个邪恶轴心,我们是处在一场意识形态冲突中。强调意识形态而不是恐怖主义,这看似差别不大,实则大大不同。如果你能看到我们的敌人主要是一场精神运动,而不是单纯的恐怖分子武装组织,你就能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从容。他们拥有广大的宗教学校和清真寺等布道组织,他们的队伍仍在不断壮大。作为一场意识形态运动而不是一个国家的运动或单纯的军事行动,发起者就可按不同的规则行事,他们不必保卫地理领土,也从不必须要赢得一场战争,相反却能从失败所承载的光荣牺牲含义中取得舆论效益。我们认为战斗是在地面进行的,而他们却明白战斗事实上是在卫星电视上进行的,他们使用电视舆论的本领比我们老练得多。9·11委员会报告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必须在两条战线作战。我们必须运用情报、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手段来与“基地”组织战斗,这是大多数媒体注意的焦点。但是,更大规模的战斗应该是对付一种邪恶的信仰体系,这种体系既然不能被说服改良,那就只能被“毁坏或完全孤立”。在过去,我们打击的是执掌国家政权的意识形态运动,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处理与这些国家政权的关系:与它们谈判或对抗。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仰体系,这种体系对抗国家政权系统,旨在取得神权统治和恢复伊斯兰教的王国统治。案例(续):我们需要加强我们的意识形态反击。委员们建议,美国应该严厉对待独裁政权,向它们展示美国的原则,即使是与美国友好的政权也不例外。他们还建议美国设立一个基金项目用于在穆斯林国家开设中学,吸纳更多的学生到美国的教育中来。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的文化自由来发动类似冷战时期的“精神动员”,给予穆斯林世界一个国际平台,向他们介绍西方的精神文化,让穆斯林们的观念更新换代。上周我会见了一位曾驻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高级军官,他的观点与9·11调查委员会的委员们不谋而合。他说,过去几年的经验是个误导,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努力将会只有10%是放在军事上,剩下的全用在意识形态上。斗争的路还很长,但是至少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和理解这场斗争了。案例(续):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⑴服务的方向——“为己”和“排他”⑵服务的方式⑶服务的效果新闻链接:拆迁自焚事件•11月13日,47岁的成都居民唐福珍,在抵制强制拆迁时引火自焚于自家屋顶,十多天后在医院抢救不果身亡。唐福珍的死,没能挽救房子被夷为平地,还被扣上暴力抗法的罪名。她的个人悲剧,在引发公众同情之际,也再度挑起了有关“拆迁法”的争议,因为拆迁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关键,进而引发个人以及群体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唐福珍自焚事件发生后,北大五名法学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立法机关对《拆迁条例》进行审查和修改,随后国务院也加快了有关修改该条例的研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第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第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有占统治地位的经济
本文标题:马克思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J).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