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列复习资料第一讲《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背景:德国刚登基的威廉四世在人们的期盼声中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结束博士学业即将迈向新闻出版业主要观点:反对表达形式上的规定——“严肃”和“谦逊”:反对以主观倾向为借口阻止舆论监督和批评:由完美无缺的人来充当日报编辑,由检察官来决定出版内容,是荒唐的,“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新闻检查制度:新闻检查制度是指国家权利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发布所做的各种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新闻出版检查制度实质上是出版检查制度的一种。与弥尔顿新闻思想的比较:相同:两者都对封建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驳两者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指出了书报检查制度的内部矛盾。两者都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执行者——书报检查官进行了批判。都认为新闻出版自由、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权利。都认为自由出版物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不同:马克思认为新闻出版自由具有普遍性,而弥尔顿代表他所在的阶级和教派的自由列宁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富人有新闻自由)的批判:在以金钱势力为基础的社会中,在广大劳动者一贫如洗而一小撮富人过着寄生生活的社会中,不可能有实际的和真正的‘自由’。作家先生,你能离开你的资产阶级出版家而自由吗?你能离开那些要求你诲淫的小说和图画、用卖淫来“补充”“神圣”舞台艺术的资产阶级公众而自由吗?如何评价列宁的批判:十月革命前,列宁肯定和赞扬新闻出版自由。十月革命后,他着重抨击和揭露一些国家出版自由的虚伪性。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评价: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是新闻自由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确立了普遍自由的形式,即任何人都准许享有办报自由、报道政治新闻的自由、批评政府的自由,以及采访、传递、发行自由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应该给予足够的评价;但问题是,任何一种自由的实现,都要有它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在实践中确立了这些普遍自由的形式,却不管这些形式如何得以实现。平等的自由权利经过资本的制约以后,就变得极不平等了。第二讲一、无产阶级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1.信息属性,具有传播信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与增进(维系)感情的功能。eg.摩赛尔河沿岸贫困地区对自由报刊的实际需要;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中说,让人民关注国家,与国家建立联系2.商品属性,报刊的市场运作与对经营的看重。订户与广告保证报社的经营延伸:麦克卢汉的“两次售卖”理论第一次售卖,是将内容售卖给读者;第二次售卖,是将读者注意力售卖给广告商一切对媒介感兴趣的政治宣传者、宗教布道者。3.运动属性,对真理(真相)的揭示往往不能凭借一次报道来完成,它需要一个有机运动的过程。【记者不可能一次完全报道出真相,真相完全显露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团队分工合作】思考题有闻必录:是新闻事件的部分真实,是片面的真实,应该反对“部分真实”与“整体真实”:在讲这两者本身,就强调了部分真实,后者可取前者不可取“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新闻理论中的现象真实就是要求新闻的素材和来源要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杜绝新闻报道中的虚假性和浮夸性。新闻理论中本质真实则是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报道的真实事实来反映一系列关系民生和大众心愿的真实想法以及引发的对社会现实和以及道德的反思,是新闻报道的本质特征和新闻工作者的最高价值体现。【其实“现象”与“本质”没有绝对标准,解释权在个别人手上,这是专制】4.民意属性(人民性),人们表达意见和传播意见的介质,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媒体促使舆论形成,并非制造舆论是国家的第三种权力喉舌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无处不在)的喉舌(马克思《新莱茵报》)5.阶级(党派)属性,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替特定阶级(阶层)讲话。列宁的论述:1.党性:写作事业(齿轮和螺丝钉)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有计划、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2.组织功能: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就后一点来说,报纸可以比作脚手架,它搭在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周围,显示出建筑物的轮廓,便于各个建筑工人之间进行联络,帮助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得的总成绩。取得政权之后列宁、斯大林的论述:1、建设工具,“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努力造就“生产性报纸”。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2.精神导线论:报刊是党每日每时用自己所需要的语言向工人阶级讲话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党和阶级之间架设的精神导线第三讲一、党报与党的关系第一国际时期党报与党是道义上的协议关系,不能将组织与宣传混为一谈,eg.《蜂房报》马克思列宁的共同观点:报刊要为组织服务,要服从党第二国际时期a)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论述:社会民主党人对报刊不仅仅是道义上的影响,还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b)恩格斯的论述:主张党报与党之间保持道义上的影响,并对马克思的论述进行补充,要求党足够强大可以通过党报的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群众有能力开展批评;监督是一种权利,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袖人物监督,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的权利。c)俄国党的论述:党报担负思想上的领导工作,但其编辑部由党指定d)中国党的论述:党报不得与党委会对立,要隶属于党委会的领导如何处理党报与党的关系?1)党和党报的使命是一致的,都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报应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2)党报在党的领导下,但是保持相对独立性,党给党报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党报就应该为党宣传,但是党也要有相对独立性,监督党,一旦党远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应该敢于批评,党要足够强大来接受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二、党报与群众(读者)的关系马克思: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毛泽东: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党报、党、群众(读者)间的三角关系: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党性与人民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本质,源自于党和人民的关系。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当然是人民大众的先锋队,其目的一致,都是为人民服务。党性来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坚持党性原则,也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第四讲政治家办报: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思考:为什么我国新闻界要经常开展“走转改”活动,而西方则不需要?因为中西媒介定位不同,记者角色不同。第五讲一、正面报道为主特点:报道的焦点集中在社会的积极一面;基调是提倡和鼓励的;倡导某种现象或观念,以保持一定的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秩序;强调平衡、和睦、稳定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推行党的路线,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2、反映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上取得的成就;3、以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激励群众。后来者论述:既然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承认并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应该的了。我们所说的“正面”,所说的“为主”,就是要着力去宣传报道鼓舞和启迪人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东西……党服务、来源于信赖群众学习并组织教育之信赖、创办党报服从于接受批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报道(宣传)为主a)正面报道能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建立和保持整个社会良好的精神生态b)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为辅,有利于减少动乱,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为辅的原则,正面报道能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建立和保持整个社会良好的精神生态,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同时负面报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二、“开、好、管”与“种牛痘”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开展得好。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毛泽东主张不能为批评而批评,批评应该是公正的,尖锐的,但又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建设性的,批评要实事求是。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第六讲1、新闻自由的主体列宁认为:出版自由就是让资产阶级和社会革命党人有建立政治组织的自由,我们不允许这种自由来帮助阶级敌人。故列宁认为的出版自由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斯大林认为:在苏联,资产阶级没有出版自由,无产阶级有出版自由现实是:苏联无产阶级并没有新闻自由,新闻出版得听从上级安排,全国一片歌舞升平2、新闻自由的内容列宁认为:所谓自由的报刊是指它不仅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摆脱了资本,摆脱了名位主义,甚至也摆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工农政府认为,出版自由就是使报刊摆脱资本的压迫。【从消极方面来定义新闻自由的内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障碍是什么对黄色新闻的拼命追求和新闻事业所有权的集中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障碍又在哪里无产阶级则公开承认新闻自由是以新闻不自由为存在条件的,尤其是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政府更是主张以行政的或法律的手段去维护人民内部的新闻自由和敌对阶级的新闻不自由,使两者在对立中求得统一。(无法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3、新闻自由的保障马克思认为:关于新闻出版的立法是对新闻自由的保障斯大林认为:保障是:物质保障——最好的印刷厂;组织保障——最广泛的无产阶级的集会自由
本文标题:马列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