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钙在钢脱氧方面的应用
钙在钢液脱氧方面的应用随着对铸钢件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一些高档次铸件,只用铝进行终脱氧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用铝、钙复合脱氧受到广泛重视。终脱氧时,将铝、钙配合使用,不仅可进一步降低钢中氧含量,且还可改善非金属夹杂物,但由于钙密度仅是钢的1/5,沸点为1492℃,低于钢液温度,且其活性很强,用于炼钢时很难准确加以控制。这一制约因素,限制了钙在铸钢方面的推广应用。近20多年来,对钙在钢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应用工艺方法也逐步成熟,现在,可说是进入实用阶段了。(1)钙的脱氧作用从氧化物标准生成自由能来看,钙脱氧能力强于铝和镁,但钙在钢中溶解度很小,且沸点又比钢液温度低得多,如单独用钙脱氧,则钙很难与钢液中氧充分作用。对含高镍、高锰的钢种,由于钙在其中的溶解度较高,脱氧效果也较好。铝和钙配合使用,有互补增益的效果,可将钢中的氧含量降低到0.002%以下。不仅可有效防止铸件产生气孔,还可因降低钢中溶氧量和夹杂物含量而改善钢液流动性,提高铸件表面质量。(2)钙对非金属夹杂物的作用用铝脱氧,在钢中形成的夹杂物Al2O3非常细小,不易上浮而进入熔渣。钢中加钙后形成的氧化物CaO可以与Al2O3作用,形成多种铝酸钙,颗粒增大,易于上浮。有的铝酸钙在炼钢温度下为液态,还易于携带其他夹杂物上浮。故钢液中加铝后再加入钙,可显著提高非金属夹杂的脱除速率。有研究工作表明,对碳含量低的钢种,只用铝终脱氧,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足以避免产生Ⅱ-型非金属夹杂物。对铸件质量要求较高时,加钙处理更十分必要。有报道:用铝终脱氧的钢,再加钙处理,静置2min后,钢中氧化物夹杂总量可减少60%~70%。美国一铸钢厂的试验结果表明,钢液加钙处理后,由于非金属夹杂含量减少,且形态为Ⅰ-型,钢在-18℃下的冲击韧度值平均提高70%。(3)加钙方法用钙处理钢液虽有很多好处,但由于钙密度小、沸点低、活性强,实际应用有很多困难。为此,开发了多种向钢中加钙的方法,如喷粉法、喂线法、铝弹投射法和直接加入合金的方法。最简便的方法是将钙与其他元素配成合金,降低其活性,以便直接加入钢液中。这种方法较适于用小型熔炼设备的铸钢厂。硅钙合金是熔炼铸铁常用的合金,但在炼钢温度下,硅钙合金活性太高,直接将其加入钢液,因反应强烈,效果不稳定。以一定量的钡取代硅钙合金中的钙,可显著降低合金活性,能较好地用于处理钢液。在此条件下,钡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冲剂。即使采用加有缓冲剂的合金,钙的收得率也远低于用喷射法加入的硅钙合金,对此应心中有数。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早已生产硅-钙-钡合金(Calsibar),作为处理钢液的脱氧剂。由于钙和铝配合使用有互补增益的效果,硅-钙-钡合金通常都和铝配合使用。为现场使用方便起见,后来又生产一种名称为“Hypercal”的硅-钙-钡-铝合金。这两种含钙合金的密度都高于硅钙合金,活性低于硅钙合金,可在出钢时将块状合金投入钢液中,操作较方便。虽然这两种合金中的钙含量较硅钙合金低,但加入钢液中的收得率较高,可减少钙的加入量,且处理效果更为稳定。用硅-钙-钡合金处理钢液时,合金最好在加铝后加入,也可与铝同时加入。对不同钢种,用量不完全相同,可作以下考虑:对碳钢和低合金钢,每吨钢液可加入0.5kg铝和2~2.5kg硅-钙-钡合金;钙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较高,加钙还可改善钢液流动性,为得到最佳流动性,一般可只加硅-钙-钡合金,不再加铝。为充分脱氧、防止铸件产生气孔,可适当增加合金用量,如每吨钢液可加合金2.5~3.5kg;对铁素体不锈钢,由于钙溶解度低,不加铝就不能得到满意脱氧效果。
本文标题:钙在钢脱氧方面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9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