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一下学期实验班专项训练5
高一下学期实验班专项训练5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2007江苏,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农业集体化4.(2006广东,21)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D农产品自由贸易6.(2006江苏,22)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7.(广东历史)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8.(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9.(江苏历史)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0.(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11.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12、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C.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3、“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描述的是()A.收回利权B.实业救国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14.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切企业都必须“独任商民勿加官督二字,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15.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16.(2012·潍坊联考)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17、(2012·浙江高考)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二、材料题材料一“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苏联的故事》(1)材料一反映的是列宁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重大的突破”?(6分)材料二法国作家,叫安德烈•纪德,他在1936年去了苏联,这一年恰好是斯大林模式建成的一年。他是满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回国后他也写了一本书——《从苏联归来》。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生了虫,就不能吃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作者观点的理解。(4分)(1)(1)新经济政策。(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分)(2)作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4分)
本文标题:高一下学期实验班专项训练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9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