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一、研究考试大纲、课程标准、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1、深刻领会考纲要求,准确把握命题思想2、研究高考真题,明确高考的思路和方向二、夯实“双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措施一】强调主干,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措施二】坚持学案教学,发现不足,激发“斗志”【措施三】强化地理思维能力训练,精选、精练、精讲习题【措施四】尽早训练,答题规范【措施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措施六】地理的思维建模【措施七】重视地理图表的复习,提高图表的判析能力三、教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研究考试大纲、课程标准、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研“纲”------明确高考考什么研“题”------明确高考怎么考可以说,教材是船,考纲是舵1、深刻领会考纲要求,准确把握命题思想:考纲中提到,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考核目标与要求(2)考试范围与内容(1)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典例剖析1】【典例剖析2】【典例剖析3】(1)该地区:A位于南半球B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C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D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2)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B长江流域出现梅雨天气C美国的中央大平原正在收割农作物D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一片葱绿读等值线和晨线组合图,回答:1.风向判断北半球;2.晨线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就昼短夜长;又可得出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半年,于是第(2)问就可判断3.等高线凸向判断河流流向本题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典例剖析4】15(09年宁夏卷)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解析】读经纬度定位,并根据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等判读,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典例剖析5】(13课标1)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河流湖泊时令河瀑布(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典例剖析6】答案:(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解析】(1)从图中可知,维多利亚湖处于尼罗河的上游,且“湖面海拔1134米”,北部多瀑布,这些都是尼罗河鲈鱼迁徙的障碍;从维多利亚湖水系分布可推测,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势中低周高,只有北部有一条河流与尼罗河相连接,“湖面海拔1134米”,说明维多利亚湖地形封闭,地处(东非)高原上的高原湖泊,尼罗河鲈鱼游入的路线单一。所以在考查获取图形信息、材料信息、设问信息的能力。(13课标1)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河流湖泊时令河瀑布(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解析】(2)从文字资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可推测,“体型最大”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宽广相对应;“肉食性鱼”与维多利亚湖原有的鱼类众多,鲈鱼的饵料丰富相关;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原有的生态系统缺乏尼罗河鲈鱼的天敌或制约因素,导致鲈鱼迅速繁殖。所以本题需要获取材料信息、图形信息、设问信息等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的能力。答案: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解析】题干中明确要求从“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尼罗河鲈鱼是肉食性鱼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造成不利影响,数量减少,某些种类可能灭绝,导致生态失衡;“体型最大”的尼罗河鲈鱼势必会对捕捞业构成新的挑战,原有的捕捞业不适宜捕捞大型鱼类,新的专门捕捞业应运而生。所以本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内容建立联系,进行推断、解释说明。【答案】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高考试题中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在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就不同,主要有以下方法:(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如果忽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速度、准确度。(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近几年,在材料和题干中用文字来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地图的类型、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的试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关注这些表述语。(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图形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要从图形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5)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信息。【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之为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题目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并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本问题。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核重点)建立正确的联系。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呈现方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等,考核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异规律。(2)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认识”和“说明”类题目中,如果设问是“是什么”则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原理、技能的掌握,如果“为什么”则强调知识的运用。(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多采用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这时需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如构建知识网落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解读】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一起作为高考文综中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但二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通常指对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状态的表述;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地理事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或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说明,具体包括:(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的定量表述。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要善于概括归纳,抓住实质、形成主线、把握要点。(3)把繁琐的的内容进行简化,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为依据,由因到果,由大到小,由前到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切忌思路混乱。【典例剖析7】(13课标1)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河流湖泊时令河瀑布(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解析】从材料“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可知,延长了产业链包括捕捞、加工、运输等环节;提供就业机会;市场需求旺盛、附加值高等。从题干中“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的贡献”,可知应设身处地地从维多利亚湖沿岸的角度考虑该问题。所以本题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对地理问题探讨、推断能力。【答案】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链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典例剖析8】(2014新课标全国卷)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解析】本题考查风沙的源地、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泊周围沉积,二是冬春季节河流域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2)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大且日数多等方面分析。(3)可从风沙堆积会填埋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铁路其他设施、危害列车运
本文标题: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1268 .html